第一百章 契机!朕,要去!-《全球听证会:我成了秦始皇辩护人》


    第(2/3)页

    这个时候,

    压力最大的不是林风,不是那些历史工作者。

    而是他们。

    在局势有可能发生大逆转之前,他们要做的,就是用最快的速度,将这些史前文明奖励的科技尽数掌握。

    也只有这样,才能在那些眼红的势力坐不住,欲群起而攻的时候,为龙国提供最大的科技保障。

    不说别的。

    就单单说可控核聚变,一旦把完整的可控核聚变技术吃透,在强悍的能源支持下,就足以让龙国屹立在世界之巅。

    而曲速引擎,可以让龙国拥有真正的宇宙第一速度。

    至于平行宇宙重叠信标,那就更不用说了。

    某些宇宙,或者是因为战争,或者是因为超级病毒,又或者是因为别的未知因素,已经走向消亡。

    如果平行宇宙重叠信标,可以精准的链接每一个平行宇宙。

    一旦可以实现,在这些无人的平行宇宙中采集资源。

    那也就意味着,一些即为稀有的资源,将不再稀有!

    甚至还有可能,发现新的元素!

    这三样科技,任何一样,对于龙国来说,帮助都是巨大的。

    而将这些完整的理论技术,趋于实践运用。

    都是需要这些科研工作者们去努力的。

    然而。

    那些史前文明所给的,毕竟是理论。

    纵然有了理论,想要吃透,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就比如,蘑菇弹的理论,随便查查资料,就可以查得到。

    但是能不能造出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可是,我们在这里坐等,也没有办法。”林守诚微微叹了口气。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

    “不!还有最后一样东西没试!”

    秦老突然出声。

    众人微微愣了一下,不解的看着秦老。

    “生命体!”

    秦老缓缓吸了口气,“或许生命体进入,不会被直接摧毁。”

    听到这话。

    众人顿时恍然大悟。

    刚才试验的,无论是人工物质,还是自然形成的物质,都是死物。

    但是,

    从头到尾,都没有活物试验。

    听到这话。

    科研工作者们,顿时忙碌了起来。

    不大一会儿的功夫。

    一些用于试验的昆虫,还有小白鼠,就已经准备好。

    “先放昆虫进去。”

    在秦老的指挥下,数只樱桃蟑螂,通过管道爬到了平行宇宙的连接口处。

    过了片刻。

    在一众科研工作者们屏住呼吸,一脸紧张的观测下。

    第一支樱桃蟑螂,终于通过了通道,正式进入了大秦宇宙。

    此时,由于这只樱桃蟑螂身上,并没有任何电路设备,众人也无法得到数据反馈,只能眼巴巴的看着。

    一秒过去,

    两秒过去……

    那只樱桃蟑螂,并没有被恐怖的重力压扁。

    只不过大秦宇宙的地面,似乎有些烫,那只樱桃蟑螂在落地之后就飞速的跑开了。

    “没事!”

    一名科研工作者的声音略带惊喜。

    旋即。

    整个研究室内,瞬间欢呼雀跃了起来。

    随后,除了樱桃蟑螂之外,研究人员也将一些小白鼠放入了通道中。

    最终,

    研究人员们惊喜的发现,无论是昆虫,还是哺乳动物。

    在进入大秦宇宙之后,都没有遭受到那恐怖重力的攻击。

    “我明白了!”

    正在这个时候,秦老突然一拍手,“看来大秦宇宙那可怕的重力,并不会攻击碳基生物!”

    从实验上来看。

    秦老的这个理论,无疑是成立的。

    然而很快,问题又来了。

    虽然碳基生物进入大秦宇宙,不会被那可怕的重力攻击。

    可是,寻常实验的动物,根本无法带回来什么东西。

    就算是训练有素的动物进去,没有驯兽师的沟通,也无法做出什么有价值的行为。

    现在,

    如果想要进入大秦宇宙,并且成功带回土地样本的话。

    只能是智商远远比动物发达的人类。

    而真正棘手的,也正是这一点。

    大秦宇宙,现在对于龙国来说,还是非常神秘的。

    这一片区域,千里焦土,寸草不生。

    环境,究竟适不适合人类生存?

    虽然那些小白鼠,昆虫,都能存活。

    但也无法证明,这片区域内,是否有什么慢性毒气,或者有一定潜伏期的超级病毒。

    这一切,

    都是未知数。

    而且从根本上来讲,虽然人类和小白鼠一样,都是碳基生物。

    但灵长类动物,和其他动物,还是有非常大的区分的。

    万一那电磁波,扫描到灵长类动物,重力攻击就会接踵而至的话,这该如何?

    一时间。

    整个研究室内,再次陷入了无声的寂静。

    不管是谁去,都很有可能会死亡。

    可是,

    在这个争分夺秒的大环境下,已经来不及等第二次机会了。

    时间,并没有过多久。

    “老师,我去吧。”

    一名科研工作者,突然站出来。

    众人下意识的看向这名科研工作者。

    他的年纪并不大,看上去只有不到二十岁,随时所有科研工作者中,最年轻的了。

    听到这句话。

    其他一些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们,也都跃跃欲试。

    然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