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洪熙帝看着那封废话连篇的奏折,脸上看不出喜怒来,如果蒋刺史本人站在大殿上还能砸过去,现在却要思索着怎么批复。 这已经是第五个上奏请功的刺史了,还将三百多人的匪帮称之为叛军,大言不惭地求一个平叛的功劳。 官员表功的时候向来极尽夸张之能事,洪熙帝本已习惯,但里面明晃晃的“暗夜军”、“武安侯”、“穆监军”却刺痛了他的眼睛。 “陛下,这次吏部考核还未结束,下等已经过半,中等三成,上等还不到二成。”顾相站立于御前,脸色凝重,“这样下去,会空出一大批官职。” 褚承泽却不以为然:“顾相多虑了,秋闱在即,大周朝人才济济,何愁无人为官。只有废物空出位子,能人志士才有机会造福百姓。” “状元之才下放到地方也未必比得上明经出身的老县令,太子殿下照本宣科也要考虑实际。”已经被评为中下考第的姚侍郎破罐子破摔,正式站到太子对里面。 “姚大人可是对自己的考第心怀不满?”刑部徐尚书出言嘲讽,“将按律行事说成照本宣科,本官也是闻所未闻。” 洪熙帝一言不发,任由朝臣们各抒己见,思忖着这次考核带来的改变。 为了避免尸位素餐、官官相护的情况,大周朝的官吏考核制度非常严密,按照上中下中再细分三等的方式,共分为九等。 首先是由各州的刺史将治下各县的治绩汇总,包括殊功异行,灾蝗祥瑞,户口赋役增减和贼盗多少等情况写成考状送到吏部考功司处,送报时间根据各州距离京城的距离而定定。 然后是结合京内外监察御史、巡察使、存抚使分道访察考核对象的结果,再由吏部决定官员的考第。 原本吏部考功司只审查四品以下官员的考核结果,呈报皇帝,而三品以上官员由皇帝亲自考核。但由于吏部尚书空缺,负责考核的又是太子殿下,下至九品刚入流的下县县令,上至两朝元老一品大员,这次统一都由吏部评定考第。 褚承泽也没浪费刚到手的权力,既然洪熙帝心存试探,他就大刀阔斧地把歪瓜裂枣全给收拾了。 像在淮南道倒卖赈灾粮一案中全身而退的崔康时,以为跑到临安当知府还能东山再起,褚承泽直接拿出之前查探出来的各种罪证,给他定了个下下考第。别说升官,就是想被贬为县令都要看位置够不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