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帮助李丽、李雅姐妹操办好丧事后,唐青的一切恢复正常。 转眼国庆七天长假,人民理发店的生意空前红火,从早上开门忙到晚上打烊,唐青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原先想陪儿子去本地的几个景点玩玩,没想到自己的一个小小尝试,带来这么好的生意,这让唐青欣喜万分。 人民理发店要改制,要拆迁,唐青一开始有些慌张。 在老爸和众人面前装作满不在乎,自己心里却是七上八下,虚的很。 晚上睡不着,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盘算接下去应该怎么办? 从此歇手不干?肯定不行! 这个年纪要想再去从事新的职业谈何容易?除了剃头她什么也干不了也不想干。 剃头这个行业外人看来不需要什么技术,但真正要剃好头理好发却是一门大学问,这个唐青从祖训中自有体会。 头顶大事,马虎不得,理发理的是人的心、人的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对一个剃头匠的更高要求。 就剃头本身而言,手上功夫无止境。 剃个光头看似简单,其实拿剃头刀的手分寸很难掌握。太轻,剃不了发。太重,会破皮见血。 而理发更加,现在男女发型分别有上百种,完全由理发师根据个人脸型、职业、喜好等等进行设计、开发。 唐青心里明白,她如果想要继续开好人民理发店,必须从剃头匠向理发师转变,甚至成为美发师。 一般人认为剃头匠和理发师、美发师没有多少差别,属于同一个概念。 唐青却这样理解,剃头匠是过去词,带有一些贬义;理发师是现在词,多一分尊重;美发师则是将来词,需要追赶潮流更加时尚。 理发这个词其实比剃头这个词出现的要早,《诗经》中有对理发工具的描述,不过那个时候的理发与我们现在的理发有本质的不同。 古人认为人之发肤受之于父母,不能随意损毁。所以古人从不剃头,而是理发,即用梳子梳理头发,最多也只是适当修剪。以理发为职业的工匠在汉代已经出现,宋朝出现了专门制造理发工具的手工作坊。 到了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万岁万岁万万岁,强制男子一律剃头梳辫,即剃去头发前边的一圈,后边梳一条长辫子,剃头匠也正式成为一个行当。 唐青祖上为剡城第一位剃头匠,到她爷爷这一代,名声响亮。 唐剃头不但是剡城剃头行业的代名词,更是剡城好人的代名词。 所以唐青从心底里坚持要把剃头行业干下去,要把人民理发店这块牌子保留下去。 但唐青也深深懂得,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式剃头那一套单调的流程、单一的发型,已经渐渐失去市场。 大家开始追求时尚、个性,不仅仅为修剪头发、剃个头而走进理发店,而是为了自己以更好的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就像不同的场合需要穿不同款式的衣服一样,在不同的场合也需要有不同的发型去装饰自己。 剡城人有句土话:“噱头噱在头上,蹩脚蹩在脚下。”意思是你想要有一个好的形象,头上所理的发型和脚上所穿的鞋子一样重要。你穿一身新衣服,头发却像个柴草垛,脚上穿一双破皮鞋,形象只会显得更糟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