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智能起源》
第(2/3)页
针对这篇文章,下面跟着各种各样的讨论,总体而言大部分都是理解和支持的,只有一些水军还在带节奏,但马上就被热心的网民给骂得狗血淋头!
与此同时,东国日报也发表了评论文章《进取中的文明》,文章针对千宇科技生产的家务机器人进行了正面的评价,也给这一新生事物对社会的影响定了一个基调,让大家认识到国家在这一新事物上的一个总体战略和计划。
徐庶当然乐见其成,有东国日报备书,这个事就没有什么问题了,自己只管稳步推进即可。
第二次预售带来了大量的现金流,再加上从国外支付的大量比特币,徐庶现在现金流更加充裕了。
他决定在西郊工业区再建设两座智能工厂,一座用于生产新型材料,一座生产各类型工业产品包括各类型机器人等。
不过这一次,他要利用智脑施工,由此需要开发专门进行建筑施工的智脑系统。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就像一个人一样,他不可能什么都懂,每一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和经验都需要很多年的学习和积累。
智脑系统也一样,不存在那种能够解决所有行业的万能智脑,如果有,那也是各领域的专业知识经验汇总而成的。
所以继手机和电脑智脑、企业智脑、智能工厂智脑之后,他要开发建筑施工智脑。
虽然系统空间中有大量的关于建筑施工的智脑设计方案,但徐庶还是花了三天时间将这些方案都通读了一遍。
最后他又花了三天时间才将整个建筑施工智脑系统开发了出来。
在部署好建筑智脑服务器后,徐庶就将原先设计好的智能工厂设计图纸直接丢给建筑智脑。
“接收到地形规划图纸和建筑图纸,开始进行解析…解析完毕。执行施工图纸优化…优化完成,生成施工物料和工具列表,申请采购…通过审批。开始联系供应商采购施工物料和部分工具,同时联系出租方租借工具!预计投入一千五百六十名机器工人,目前劳力充足!”
工地上开始有原材料进场,施工机具进场,机器工人们在四处忙碌,有的开着推土机在平整土地,有的在安装塔吊,有的在安装桩基施工机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之所以不使用人工来建设智能工厂,徐庶有着多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当然是为了保密了,另一方面是智能建设效率更高,当然,更多的则是为了未来在恶劣环境下的无人化建设做准备。
徐庶在这一片工业区的建设已经得到特批,无需经过安监部门监管,只要自行保证安全即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