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然而,林扬内心如同下棋一般,走一步看三步的想法,观众们是不明所以的。 因此,在运动相机自由落体的同时,直播间的沙雕网友们有点猝不及防。 “卧槽!麻麻我掉进海里啦,咕噜咕噜!!!” “吓我一大跳, 我还以为大白不小心掉下去了,原来只是运动相机没固定好。” “话说主播这运动相机应该是防水的吧?刚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看看海底下的情形。” “小几万块钱掉海里.得亏主播是个不差钱的主,如果是我的,得心疼死qaq。” 此时此刻。 正在游艇二层厨房准备晚餐的悦儿,也仅仅知道林扬在不远处的海面上发现了体型比较大的海蜘蛛。 但是具体细节她是不太了解的,毕竟跟着林扬海上航行以来,这姑娘也算是跟着林扬开了眼界,算得上是见多识广了。 假若只是超出常规体积一丢丢的海洋生物,其实也不是啥新鲜事,从这一点上而言,悦儿的看法和直播间普通水友相差不多。 正因如此,她看着灶台上咕嘟咕嘟的海鲜汤,心里只想着快点让林扬吃上晚饭。 然而,外行看的是热闹,内行看到的却是门道。 最先对体型较大海蜘蛛发表看法的,是建立在极地科考的imas南极生物研究所: 【我研究所对龙国林扬先生的发现感到震惊,然而遗憾的是,这只体型卓越的海蜘蛛已经死亡,否则很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活体海蜘蛛!然而,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根据建立科学观察的数百年间,现有的理论无法支撑。并且解释这生活于印度洋热带海域的海蜘蛛体型为什么会这么大。】 【如若南极的极地条件,包括‘皆足纲’的海蜘蛛在内,的确会因为‘极地巨大症’而产生体型上的增加, 然而,热带海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除此之外。 imas南极生物研究所,还非常贴心的科普了一波到底什么是极地巨大症。 虽说从科学观察的角度而言,极地巨大症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具体的原理为: 极地寒冷的海洋区域内,海水氧含量非常高,较高氧含量与低温环境相结合,能够缓慢生物的新陈代谢机制。 这个过程中,消耗氧气相对较少,但环境内的含氧量较高。 诸如海蜘蛛之类的生物,在通过扩散摄取海水中的氧气的同时,极端恶劣的海洋环境中,生态环境相对没有那么复杂,种种因素结合,才会造就‘极地巨大症’的产生。 但是林扬发现那体型不俗的海蜘蛛地点,是位于热带海域的印度洋公海,无论是较高的氧气含量,亦或者是比较特殊的极地环境,没有一样是具备条件的。 这也是让相关生物学家费解的地方。 直播间内,观众们算是看懂了一点皮毛。 “也就是说,如果在南极海域发现了巨大的海蜘蛛,其实并不是太稀罕的事儿?” “不能这么说, 之前imas南极生物研究所发现的海蜘蛛最大体积为70厘米左右,主播发现这个最起码有90厘米朝上,也许还会有更大的活体?” “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极地巨大症,这个名词,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把人丢进南极海,会不会也会进化的比较大?变成进击的巨人?” “前面的老哥,我建议第一个把你扔进南极海,做实验qaq。” “每天get一个新知识。(奇怪的知识点又增加了)” 此时此刻。 海雕大白已经将大蜘蛛尸体打捞,并且朝着游艇甲板返回。 要不了多久,林扬就可以通过镜头,让直播间千万观众近距离看看这大家伙的细节了。 然而,小部分观众还是比较关注那掉进海里的运动相机,传回来的影像画面的。 在掉入海面之下后,防水运动相机的微弱照明条件,捕捉到了漆黑海面之下的有限画面。 林扬聚精会神查看着生物雷达反馈回的节肢类稀有生物的位置。 在他心中,滋生起些许疑惑之际,海面下的运动相机回传的画面中,出现了一个模糊的巨大阴影! 看到这个阴影的瞬间,直播间内瞬间炸了锅! 运动相机记录的画面中,一团黑乎乎的阴影,看不清到底是个啥,毕竟运动相机的照明条件有限。 然而,就在直播间的观众们为之震惊之际。 林扬的好运气,再次起了效果。 那落入水中的运动相机,居然在下落的过程中,挂在了海床岩壁滋生的珊瑚礁上。 如此一来,它能够捕捉到的画面时间会更加平稳一些,以及因为水深压强而产生的影响,也会致使它能够多工作一段时间。 晃动的镜头突然稳定,模糊的画面逐渐清晰,随着那巨大阴影的靠近,观众们赫然发现,那是一只体型更加巨大的海蜘蛛! 根据目测,其腿部肢体延展开,最少能达到三米有余! 兴许是此前发现了下落且发亮的相机设备,让那巨大的海蜘蛛蜷缩起来,恍若是对未知敌人的本能防御。 回传画面中的这玩意儿,可比漂浮在海面上的海蜘蛛尸体大出了三倍有余! 与此同时。 生物雷达传来提醒反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