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东,大同开市-《史上最强崇祯》


    第(2/3)页

    济宁地理位置特殊,乃是京杭大运河的枢纽所在,朝廷甚至在此增设了海关与河道衙门,就连原本的制造局在此地也有分署,河道衙门更是在此地设了总署,专门管理京杭大运河与各个交错复杂的大小河口。

    这里是屯粮地也是运粮地,与此同时,朝廷其它诸如丝绸、瓷器、白银等等货物南来北往,都要经过济宁。

    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如今的济宁还聚齐着大大小小的商户、财阀和地主,再加上从海上来的洋商人和传教士,已经实实在在发展成了山东六府之内最大的几个城镇之一。

    牟文绶就曾在年初上奏,说唯愿领兵移驻济宁,顺江而下可助神武军制江南,上则可通过运河直达京师,增援京畿,甚至于,还可以通过陆地直奔固关参与中原战事。

    当时牟文绶的请求崇祯至今迟迟未批,就是因为济宁形势太过复杂,再加上山东刘部残余仍在曹州一带未全部平定。

    陈奇瑜也早就建议过,无论从哪个方向来看,济宁都是实实在在的兵家必争之地,虽然目前还处在朝廷名义控制之下。

    但实际上,却几乎是由各大财阀在暗中把控。

    此时在签押房内的阁臣和各部尚书们眼观鼻,口观心,各自都有自己的看法,但却无人说破,明面上看来,这些朝廷重臣们似乎只是在讨论如何填满粮仓的事。

    各地收成都不怎么样,老百姓吃穿都没有,想从他们手上挤出粮食是根本不可能,当今的皇帝也不是这个意思,那该从哪取粮,自然就得去找那些地主和大户。

    本来,朝廷在两江之地购粮处有十二处,这十二处都被八大晋商把控,去年,朝廷雷霆降旨,彻底铲除八大晋商,至如今,这十二处也便都是被强行收归国有。

    然而,朝廷规定的粮食数额巨大,仅凭这十二处的粮食储备,仅仅只能满足京师、南京两地的填满需求,至于大同和济宁,则要另找方法。

    阁臣和各部尚书各自心知肚明,这方法远在天边、近在眼前,那就是他们身后站着的财阀们。

    这些人财势比起八大晋商来,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达到了手眼通天的地步,朝廷薪俸很差,就算堂堂正三品大员,想靠薪俸过上好日子都是不可能,更别提其它了。

    在去年,朝廷似乎发现了老祖宗定的薪俸太低,处置了一批贪官污吏之后便大规模调整了官员的俸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