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销售小高峰-《寒门母子》
第(2/3)页
武世荣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自嘲道:“我?问责府尹?我几品?人家几品?我爹都不能那么干!还商户出身呢,这么点账都算不明白!”
孟盈盈气极反笑:“呵!好啊,我算不明白账?不要紧,我有嫁妆,慢慢花呗,反正也花不完,不缺银子用!不就铺子里那些货嘛,我不在乎!”
言外之意:谁在乎谁知道!
武世荣甩袖出去了。他爹还没回来,他无计可施。
这番动作,没人知道竟是皇帝公报私仇的小动作。皇帝的想法很单纯,你耽误我的买卖,我也让你的买卖做不成。
看吧,果然是“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就算武继昌死了,皇帝也要报复报复。
其实,皇帝的买卖不但没有耽误,反而迎来一个“小高峰”。
武继昌的人撤离之后,楚清各处店铺重新运营起来。
因为一个半月多以来,这些铺面开着门却无法做生意,百姓竟无处购置所需物品。
不是别的店铺没有这些东西,而是楚清的商品已经有了口碑,培养了客户黏性。
市面上的铁制品,几乎都是“宝炉集团”出品,毕竟小作坊的同类产品定做量小、生产周期长,品质参差不齐。
如今已是冬季,是棉毛制品的“旺季”,而这又是“独一份”商品,别家没有。
越是购买力强的客户,对品质的要求越高、对数量的需求越大,“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而平民百姓,除了粮食,其他的消费都可以拖延,所以现在买不到,那就等能买到的时候。
此时重新营业,各店铺迎来一次不弱于春节前的销售高峰。
无形中,让楚清体验了一把“饥饿营销”带来的好处。
楚清忙于各地的货物运输、调配,无暇分身时,小宝带队去马达那里拉棉花。
一个八岁多的孩子,出行带着四十多名护卫,吓人不?小宝也无奈呀,这是娘亲的“儿子遇刺后遗症”。
去年收军屯的棉花,是现摘现收,直接付款,把棉花中残存的水分都算在斤两中,是对军队种棉的一种鼓励。
今年的棉花马达都给晾晒好了,没了那些水分,小宝还是多给结算了半成的银钱。
小宝说:“这么多棉花,晾晒起来也是需要人手的,还要看着天时,叔伯们很是辛苦;还要腾出地方贮存,库房也该收取保管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