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自然奇观-《1983:从分田到户开始》


    第(1/3)页

    三轮车一路疾驰,过了十字街,经过了县粮食局,往前方继续行进两百米左右,就抵达了茶江河边。

    眼前既没有大桥,也没有渡船,而是一座浮桥。

    浮桥下方是空油桶,上面是由木板架成。

    两头都有着一根巨大的铁链,把它牢牢地捆在河边地面的钢筋水泥柱上。

    两头还有一根大缆绳,把浮桥拴在附近的一棵大树根部。

    这是为了在涨大水的时候,松开浮桥的一头大铁链,让它靠向一边的河岸,免得被大水把浮桥冲走。

    洪水退去时,有专人驾着渔船,拉着大缆绳,把浮桥重新架起来。

    这座浮桥的历史不长,至今还不到十年。

    以前没有浮桥时,大家都是使用渡船过河的,这也是燕岩村有不少船上人的由来。

    浮桥的宽度不大不小,约三米左右。

    但是足以让王强的三轮车通过了。

    王强打造组装的三轮车,就算是经过了两次功德值的升级,两边车轮的间距也不到两米。

    不过,机动车是不允许上桥的,太重了,浮桥承受不起。

    太重的板车,也不允许上桥。

    你要过桥,必须要把板车的重量降低下来,分作两次,把货物拉过桥去。

    这座浮桥是由燕岩村的村民搭建的,每天都有一名老年村民,在靠近茶城这边的浮桥头负责收费。

    这费用还不便宜,是针对燕岩村之外的所有人收费的,一人一次一毛钱。

    好在每天过桥的外人不多,人们有事大多会绕行茶江大桥。

    不然的话,光靠收取过桥费,就会让燕岩村的人,赚得盆满钵满。

    按照现在的物价和工资,一次过桥费一两分钱还是比较合适的,一毛钱一次,就太贵了。

    “六毛钱。”

    王强骑着三轮车来到浮桥头前方,坐在边上的一名年约六十岁的老人就在说道。

    “我们五人,为什么要六毛钱?”

    婉玉不解的问道。

    “三轮车一毛钱。”

    这名燕岩村的村民,显然是不认识王强的,面无表情的说道。

    “三轮车也要钱?”婉玉有些迷糊了。

    好吧,听上去很合理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