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治蝗和添火-《家兄朱由校》
第(2/3)页
不过皇店是必须存在的,因为不管是蜂窝煤、盐、茶、还是未来出现的各种商货,以及即将出现的番薯酒,都将由皇店负责销售。
皇店的支出大,但能赚取的银子也足够多。
各项加起来,皇店每年岁入两千多万两银子是常态,一个机构的岁入,足以比得上万历年间一个大明朝的国库收入了。
这三百多万两的银子发下去,也最终会以贸易的形式回到皇店手中。
“只要皇店、市舶司和户部商税的收入能支付百官和军队的俸禄,剩下的田赋就可以全部用于赈灾了……”
“别舍不得三百万两银子的支出,承恩。”朱由检吩咐了一句,而见到提起钱,毕自严也道:
“这酒课司如果要消化这一万万石番薯马铃薯,最少需要在每府建设一个酒场才行。”
“每府一个酒场,每年大致产出十万斤到二十万斤酒水,这需要最少三百个帮工,近五万人……”
“酒场的待遇不能太差……”朱由检听闻开口道:
“在市面制酒学徒和师傅工钱的基础上,增加一成。”
朱由检说完,在书房门口摆成两排的书吏就开始“啪嗒”的拨弄起了算盘,半响之后才有一人走进来开口道:
“增加一成后,学徒一月一两一钱,师傅三两三钱,一千六百二十七府需要投入七十八万两银子建场,每岁支出六十二万四千余两银子。”
“投入不是很大,也难怪两宋这么执着于酒税。”朱由检闻言对毕自严开口,并随后说道:
“这酒场一万万石番薯投入制酒,会留下七千多万石酒渣。”
“这些酒渣,事后制成饲料,放在皇店以百斤一袋,一袋十文的价格售卖给百姓。”
一百斤的酒渣只需要十文,这是十分便宜的价格,而这也算榷酒之后惠利百姓的一种补贴。
这么一来、随着朝廷逐渐榷取盐酒茶等各种生活物资,皇店也变相成为了另一种形式的供销社。
“酒场的建设要加快,十月酒课司组建后就需要开始打击私酒,腊月结束前,需要确保酒课司盈利。”
朱由检在对毕自严交代,而毕自严也颔首表示自己会上心。
不过上心之余,毕自严表情有些古怪,欲言又止。
“怎么了?”朱由检察觉到毕自严的别扭就开始询问,而毕自严则是道:
“北方大旱,西南又要再启战事,加上黄河修葺,国库已经透支……”
毕自严句句不提扫虏之战,却又句句在提扫虏之战。
这点朱由检听得清楚,而朱由检闻言也皱眉道:
“扫虏之战迫在眉睫,若是大旱波及更大,我朝便会陷入旱情和救灾的泥潭。”
“建虏眼下屠戮治下掠走的汉民,开垦田亩不在少数,暂时已经稳定。”
“若是让他们休养生息,那他们在复辽之战的伤势用不了几年就会恢复。”
“届时我朝忙于治内,对辽东只能维持大量军队来防守。”
“更何况泰宁三府,以及亦东河城等地没有长城庇护,建虏马步兵又来去如风。”
“与其花费东军都督府每年三百余万两军饷来防守,倒不如一口气出银一千万两荡平建虏。”
“银子的事情,明日下西洋船队归来,我会给诸藩时间思考,随后议事来充实国库,你不用担心。”
“话虽如此,但……”毕自严还是有些担心,过了片刻他才道:
“以往大旱之后必有蝗灾,当年山东大旱的蝗灾,想必殿下您还记得。”
“你是怕有蝗灾?”朱由检得到了提醒,也略微皱眉了起来。
如果真的有蝗灾,那扫虏之战或许真的要推迟。
“今岁大旱波及四省,若是有蝗灾,恐怕河南、山东、河西等地的粮食难以保全……”
毕自严担忧的说着,而这也让朱由检脸色阴晴不定了起来。
蝗灾的威力他是清楚的,如果今岁真的再来一场蝗灾,那山东可以说从天启元年开始就七年没有安定了。
陕西也连续三年没有安稳了……
“依你之见,该如何治蝗?”
朱由检对毕自严提出了询问,没办法、后世的蝗灾规模,完全没有办法和这个时代的蝗灾规模相比。
他所知道的后世治蝗办法,在这个时代也完全行不通。
后世治蝗,是从生物角度来治理的。
比如昆虫存活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真菌,而一般来说,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真菌。
它们会和各种病原体一起,让昆虫感染上许多疾病,以至于一批蝗虫卵往往只有1%-5%的个体能够存活到下一次繁殖期。
真菌对于蝗虫的压制效果很明显,但却有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怕热。
真菌怕热到了什么程度?人类的体温就足够杀死大部分真菌,这也是人类几乎很少得真菌引发的疾病的原因。
也因此只有在身体末端温度较低的地方才有可能感染上真菌病,比如脚气。
而在干旱的时候,地表土壤开裂,阳光直接照射到地缝里,杀死了大量真菌,相当于直接给蝗虫卵来了一次全身消毒,这才提高了蝗虫卵的孵化率。
后世治蝗的政策就是从这个方向着手的。
以往人们总是在蝗灾发生的时候,才想到要用化学药剂杀灭,或者用鸡鸭的天敌属性来克制,但是今年的蝗灾是扑灭了,可是往后还是会爆发大面积的蝗灾。
所以后世做的基本上是防患于未然,让蝗虫卵孵化不出来,让它们没法危害庄稼。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保护好真菌,要保护好真菌就要营造一个有利于真菌生长的环境,也就是把工作的重点,从杀灭蝗虫转移到保护生态环境上来。
最简单的手段就是发生地修筑堤坝,控制水位,先让蝗虫无处产卵。
然后耕垦湖滩荒地,保护当地的植被和土地,让自然环境中产生的真菌来代替人类对付蝗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