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十五)诸藩积怨-《家兄朱由校》


    第(3/3)页

    “爹,监国对我们的限制未免太多了……”

    朱琳源发泄着自己的不满,而听完他的话,朱聿键却十分冷静。

    “我们被限制,那印度厮当呢……”

    “也一样!”朱琳源皱眉说出自己所知的印度诸藩情况:

    “印度厮当有大小二百多个藩国,自从天启三十五年当地的移民人口突破八百万后,国朝也对其限制了起来。”

    “按照我们的消息,今年印度厮当诸藩的迁移人口应该不会超过八十万。”

    “八十万……”听到这个数字,朱聿键轻笑:

    “二百多个藩国,分八十万移民,这个监国还真的是……”

    他没有把话说完,但从他的表情不难看出,他对朱慈燃这样的手段十分轻蔑。

    作为一个未来的皇帝,朱慈燃害怕诸藩过强可以理解,但即便他不限制,诸藩每年也迁移不了多少人口。

    以大明每年八百多万新生儿,并且还在随着时间不断提升的情况来说。

    即便诸藩每年要迁移四百万人口,大明的损失也很有限,毕竟以大明的产能增长速度并无法跟上人口增长情况。

    诸藩迁移人口也不仅仅迁移青壮年,而是整户迁移,其中有老有弱。

    可以说,即便迁移走四百万人,其中最少也有一百万是老年人,这对大明来说是减轻负担。

    不过,朱慈燃并不这么想。

    “加上齐国,估计我们那么多藩国每年的移民都没有二百万吧?”

    “应该没有。”

    朱聿键这个时候很想知道朱由检的想法,他不免在想朱由检有没有后悔当年没有做皇帝。

    在他想到这里的时候,行动中的马车也停了下来,这代表他们到了目的地。

    朱琳源自觉的起身,为朱聿键打开了车门,车门口的护卫拉开了马车门口的收缩台阶。

    朱琳源扶着朱聿键下了马车,而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面高大的水泥城墙。

    这是洛都外城城墙,而这里也是朱聿键打量民间情况的地方之一。

    他可没有朱由检的身手和自信,人越老就越惜命,站在城头远远地打量百姓们的生活,已经是朱聿键能与时俱进的办法之一了。

    朱聿键走上了三丈高的外城城头,在城门楼处摆放着一个加长版的望远镜。

    他站在望远镜面前,随后使用他打量起了城中的百姓。

    在他眼里,这个曾经只有一个破败小镇的沼泽地,眼下已经成为了一座周长十余里的都城。

    坚硬的水泥路和土木建筑让这个地方有了几分中原的味道,而街上身着各式明装汉服的百姓并不算多,各自做着各自的活计。

    因为人口不足,因此洛都外城只有近三分之一的地方有建筑,剩下三分之二的地方是农田。

    朱聿键可以用手中的望远镜看到不远处的农田,并看着百姓在农田里弓着腰拔草。

    在他看着这些的时候,旁边的朱琳源也开口说道:

    “齐国的粮食运来之后,国内的粮食在未来两年内,应该能保持在每斤四文的价格。”

    “另外齐王也在书信中说了,齐国很快就能出口牲畜,让我们不用担心。”

    “不过父亲,眼下我唐吉淮三国境内有四成以上的粮食、化肥、布匹、糖类都来自齐国。”

    “如果什么时候齐国突然中断了贸易,那我们恐怕会成为春秋时期的宋……”

    朱琳源想说出自己的担忧,但朱聿键却打断道:

    “齐王命还长着,不用担心这些。”

    “比起这些,我更担心的是国朝那边。”

    “比起齐王,国朝那边终归是小气了一些,不仅机械不给予出口,连军械出口也拒绝了。”

    朱聿键参军使用过步枪,自然知道燧发枪和步枪的差距。

    他虽然有意制造,但唐国的冶铁技术根本达不到生产步枪的水平,因此研究了十几年还是毫无头绪。

    “机械和军械,这才是诸藩敢投鼠忌器的存在。”

    朱聿键挪开了自己的目光,似乎对城内百姓的生活很满意。

    他转头看向了朱琳源,看似心不在焉,但朱琳源却感觉到了自家父亲的认真。

    “想想办法,从齐国和国朝手里拿到大学的所有教材。”

    “唐国……必须要有自己的军备院……”

    朱聿键说完,不等朱琳源开口,远处便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手持黄色奏本的官员疾步赶来,在走到朱聿键面前的时候躬身作揖,同时递上奏本,语气带有几分着急:

    “殿下,东边传来消息,西军都督府都督秦民屏于十月初十寿终正寝……”

    “……”听到这句话,朱琳源和四周的将领纷纷心里一紧。

    作为唐王的朱聿键则是不自觉抽搐了一下眼角,片刻之后才转身看向城内百姓,想了些事情后才沉吟道:

    “让东边的人密切关注……”

    “是!”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