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因为文人是最喜欢说规矩讲规矩的,她虽然不在乎别人说什么,但也不喜欢有人凑上来叽叽歪歪,所以先来一个权威发声,把握舆论风向。 写完了,属上“君不见”的大名。 这是九霄门第六代的弟子,她的重重重重徒孙的名号。 他本名余深,字致远,武道平平,却是世上极有名的大儒,也是她预备请来教授师兄的人。 据说他少年差点病死,昏昏沉沉之际,就听到恩师吟着这首《将进酒》,印象极深,后来被恩师所救,教导长大,写文章时就以直白的“君不见”做了名号。 用他的名号,主要是因为有名气,不过模仿他的笔风和笔迹,还真挺累的。 然后沈昼锦又放开手脚,另外写了一篇。 这一篇仍旧是用“老人”的口吻,主要就是说,有陈丙融这样的父亲,对家族的危害有多大!看看陈家几个人吧! 陈大郎为何一见面就污蔑亲妹妹! 陈二郎又是怎么坑亲妹妹去做劳瑟丕的禁脔? 陈三郎又是如何买凶当街杀妹?? 包括之前的事情,比如险些摔死冯家小姑娘,还有口头宣扬恩人实际上根本没去找过恩人种种……全都一一记述。 这简直就是把三个人拉出来鞭尸,可是文风大气又温厚,好像一个仁慈大爱的老人,无意中听说此事,有些感慨,于是真诚的惋惜并警醒世人“父不教”的后果。 反正一点不像在使坏。 可惜的就是,除了疯狗陈三郎,陈大陈二并没有传出什么劣迹,写的十分不过瘾。 沈昼锦叹了口气,署了一个“骄阳先生”的名号。 这就算是她的一个马甲吧,骄阳一出,冰消雪融,挺好的。 然后当天晚上,她就把这两篇文章,悄悄贴到了文人交流的文墙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