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困难开局-《刑明》
第(3/3)页
凭借陆路一线刑警的身份,第一时间,陆路就判断出了这是一起他杀事件,而且还是栽赃陷害的那种他杀。
但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啊。
于是陆路就见识到了古代的办案速度了,那真的是出奇的效率啊,在事情还没有弄清之前,二话不说先把你关进大牢再说。
也不知道是过了多长的时间,大牢里的光线变得越发的暗了。
此时,吴县的衙门正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外出办案回来的张知县拖着疲惫的身子瘫坐在了县衙后院那颗桂花树下的太师椅上。
张知县,原名张锲修,隆庆二年的举人,经他族叔张居正举荐,来这苏州府吴县当知县。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这张锲修刚烧了第一把火,就把自己给烧了,此时正愁眉苦脸着。
都说“铁打的师爷流水的官老爷”,可张锲修偏不信这邪,仗着自己背后有人,就把这衙门里有些重要的职位换成了自己的亲信。
既然有“铁打的师爷流水的官老爷”这样的话,那就不是无的放矢。
张锲修这激进的做法,换来的是众矢之的,在当地官员阳奉阴违的情况下,出现了现在这种窘迫难支的局面了。
张锲修还在那儿苦苦挣扎着呢,但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不,又发生了命案。
地方税赋,公文写作,文案处理,这些都还好说,大不了慢慢来,总会好起来的,可这人命案子可耽误不起啊。
这,这,这前脚刚解雇完刑名师爷,后脚就发生命案了,这运气属实是太衰了。
而明朝的科举又不考律令法规,十年寒窗,学的都是圣人之言,再加上明朝的官员又不像唐朝时期那样,上任前还得学习律令法规,所以遇到命案什么的基本都是仰仗着刑名师爷的。
但现在,张锲修上哪儿去找刑名师爷啊,让他去向之前那位刑名师爷服软道歉,请他回来,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现在,张锲修也只能硬挺着了,“哎~”,张锲修也和狱中的陆路一样愁容满面的。
这开局很难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