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当然,面对老朱这样的皇帝,六科郎中没人敢使用这个权力。 但当他们对上其他人的时候,比如说皇太孙之类的就不好说了。 老朱听到这话又是一阵意动,他也觉得大孙最近有点太过嚣张,干啥事都不跟自己打声招呼。 然而,就在老朱犹豫之时,门外的锦衣卫突然闯进来。 「启禀皇爷,二皇孙在殿外叩见。」 老朱听到这事,下意识地皱了皱眉。 上次这孙子跪在乾清宫外,害得大孙跑了一趟大同,还害得自己担惊受怕了一个多月。 现在这孙子又故伎重施,肯定又是冲着咱大孙来的! 「唉!」 老朱长叹一声,然后朝着锦衣卫招招手。 「宣!」 「诺!」 「宣淮王殿下进殿!」 在锦衣卫喊出这句话后,很快奉天殿的门口就多了一个素衣素服的清瘦少年。 奉天殿内的官员见到朱允炆穿成这样,一个个心头巨震。就连朱元璋,看到孙子这般打扮,心里也是一痛。 「允炆,你这是何意?」 朱允炆朝着朱元璋行了叩拜之礼,这才哭唧唧地抬起头。 「皇爷爷,孙儿想去父王和母妃的坟前结庐守孝,以全孙儿的孝义之心。」 「恳请皇爷爷允准,允炆不胜感激,呜呜呜……」 老朱听到这话被深深地感动了,赶忙从龙椅上走下来,一把将朱允炆给扶起来。 「好孙儿!」 「你能有这份心,你父王和母……泉下有知,一定会非常欣慰的!」 「就是咱……咱也很高兴!」 朱允炆闻言破涕为笑道。 「这么说,皇爷爷答应孙儿的请求啦?」 老朱笑着拍拍朱允炆的肩膀道。 「你如此有孝心,皇爷爷怎能拒绝呢?」 「只是结庐守孝,要吃不小的苦头,你这身子骨能扛得住吗?」 「能!」 「皇爷爷以孝道治天下,孙儿自然不能落于人后,愿效仿民间孝子,于父王坟前结庐守孝三年……」 老朱听了这话更加高兴了。 他最推崇孝道,一来是他本人就诚孝无双,二来是孝道对国家统治有利。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 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一个人只要能孝敬父母,听父母之言,就不会生出造反的心思。 既然推行孝道有这般好处,朱元璋又有啥理由不推崇呢? 朱元璋唯一的遗憾,这话是从朱允炆嘴里说出来。如果是他大孙当朝提出来,定然会引起朝野上下的一片赞扬。 在朱元璋盛赞朱允炆孝顺之时,朝堂上的官员们却心思各异。 孝不孝这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秦逵也觉得朱允炆很孝顺,但孝顺之外,还有点别的小心思而已。 因为,一旦皇帝答应他结庐守孝,那他就不用跟一众藩王一起就藩,可以名正言顺赖在京城了。 孔讷则是遗憾的摇摇头。 朱允炆确实是个好孩子,各方面都符合明君的特质,只是可惜有一个更出色的朱允熥。 两相比较的话,朱允熥更符合老皇帝的期望,也更容易获得老皇帝的喜欢。 因此,朱允炆就算赖在京城不走,也断然没有半点机会的。 除非皇太孙英年早逝…… 孔讷想到这里,心里陡然一惊。 难道说,朱允炆已经生了夺嫡之心? 孔讷越想越觉得有可能,因为这孙子若是没夺嫡的心思,就不该赖在京城,而是跟其他皇子一般,赶紧跑出去就藩才是。 只是,他真敢行那大逆不道之事吗? 正在众人心思各异之时,门口再次闯进来一个人。 一般来说,皇帝上朝之时,如果没有皇帝陛下的宣召,任何人都不得擅自闯进大殿。 然而,这个人非但闯进来了,手里竟然还拎着一根棍子。 老朱看向门口方向,见到朱允熥拎着棍子闯进来,老脸登时黑了下来。 「逆孙,你拎着棍子干嘛,难不承想要打人?」 朱允熥见老朱目光不善,赶忙将手里的棍子扔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