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0章 法印CPU?外置仿真大脑!-《你管这叫法术?!》


    第(3/3)页

    只是运算机理不同而已。

    人类的大脑,基本可以看做一台高度发达的“湿件计算机”。软件和硬件高度融合,巨量神经元所构成的神经网络,既是支撑思维活动的硬件,也是复杂、混沌、任务多样性极高的软件本体。

    这有好有坏。

    最显著的坏处之一,就是数学运算的速度,大大受限于神经元细胞的神经冲动传导速率。

    其实这个速度并不慢,但跟以光速传播的电流比起来,就真的比乌龟爬还不如了。

    所以单论计算速度,数学神童也比不过路边50块钱买来的计算器,但普通人就算是用最好的计算器,在数学奥赛上也拿不到成绩。

    具体到莫林的法术计算实验,道理近似。

    “思维导入”法印,在架构层面上肯定跟插电的冯诺依曼式计算机不同,但它的数学逻辑回路运行速度显著快于人脑,原因就在于法力波动的传导速度大于神经冲动传导速率。

    当然,对比电子计算机,1.5秒算个加法,也是慢到可以。

    这提醒了莫林,不要完全用人脑类比“思维”领域的法术,也不要完全用编程思想去理解。

    这么做的确可以产生一定程度的认知辅助,但二者的本质并不等同。

    如果用法印实现的“人工智能”真实存在,那它的样貌,很可能介于人脑和后世的电子计算机之间。

    并且很可能更偏向人脑。

    这意味着,后世一些用程序代码很难达成的效果,对法术编程来说可能很容易。

    “法师‘编程’的过程本身,其实就是最明显的证据。”莫林在笔记本上写下。

    “它无需专门的程序语言,甚至无需二进制机器码,我可以直接将思维内容导入法印,过程近似于使用自然语言,这简直就是我穿越前那个时代的梦想……

    “法力的波动是丰富的、信息密度极高的。对比以高低电平区分二进制信号的电子原件,天生的优势显而易见。

    “地球历史上,虽然有国家尝试过研制三进制计算机,把电压的正负也作为一种信息,但相比法力波动的千变万化和高识别灵敏度,还是完全不够看……

    “法术‘程序’另一个可能大幅超越电子计算机的领域,就是图像识别。

    “人类的思维模式,有着很强的模糊运算能力,我们很少认错猫和狗,可以在看不到动物面部的情况下,通过体型特征准确判断。

    “但计算机却不行……它甚至能把奶牛猫错认成熊猫,或者把公交车上的广告人物错认成违反交规的行人……”

    思路越是整理,莫林对法术的智能化发展就越是有信心。

    他需要的不单纯是射程极大、威力极强的法术。

    地球上,二战时依靠轰炸机高空目测投弹,几白上千吨航弹都未必能瘫痪一条桥梁。

    而到了20世纪末期,通常只需要投掷两枚千磅激光制导炸弹,便能达到95%以上的命中率。

    究其原因,当然不是航空炸弹的威力提高了上千倍,而是技术革新带来了命中率的质变。

    莫林需要的,是不依赖“灵智镜面”的实时遥控、真正能自行追踪目标的“法术导弹”;是能解算自身弹道曲线、计算目标运动方向和距离,计算“封装”法印启动时机的“智能法术引信”;需要的是能灵敏感应法术、枪弹乃至弹片来袭路线,并自动在对应方向上生成法术护盾,乃至即时反制手段的“法术反应装甲”。

    以及受惠于“军转民”效应,所诞生出的民用法术,勘探、导航、工程计算、工业控制……

    所有这一切,随着一场与隐藏的“深海”学派成员的意外冲突,终于展现出了曙光。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