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宗族力量-《大唐第一闲人》


    第(2/3)页

    主仆二人在洛阳城的长夏门外分道扬镳,孙山往西去了长安,萧珪往东去往伊阳。

    今天,刚好是朝廷官员休沐的日子。

    此时,驸马萧衡带着他的夫人新昌公主,一同来到了宰相萧嵩的府上,例行前来给父亲请安。

    位极人臣的宰相萧嵩,已经当了六七年的宰相。在此之前,他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当世名将。

    大唐是一个热衷于开疆拓土、极其重视军功的帝国。从建国之初到现在,已经诞生了许多文武双全的名将,“出将入相”就是他们的“标配”。

    萧嵩,就是其中的一位。

    但是比起名垂千古的李靖和李勣这些大唐名将来,萧嵩的个人才能,稍稍显得有些逊色。因为他读书不是太多,学识相对有些浅薄。他年轻的时候曾经担任中书舍人,专门负责起草诏令。就因为学识浅薄、文字功底欠缺,还曾经被皇帝李隆基特别的嫌弃,说他“虚有其表”。

    尽管如此,当时的宰相姚崇,仍然非常的器重萧嵩。

    后来的事情证明,姚崇的确是一位很有眼光的伯乐。

    萧嵩写文章虽然不怎么在行,但他在军事方面,真是有着惊人的天赋与才华。多年前,大唐的高原强敌吐蕃攻破了河西,杀死了大唐的河西节度使,整个大唐帝国都被震动了。正是萧嵩临危受命出镇河西,多次大败吐蕃,甚至打得吐蕃国力都大为衰减。

    正是因为这些赫赫军功,萧嵩被李隆基提拔为宰相,达到了人生的顶点。

    但是当宰相与当将军,毕竟是两码事。当将军,军事才能优异,能在战场上解决敌人,差不多就能算是达标了。宰相却要统领百僚、治国理政,对个人的综合才能要求极高。光是军事才能出众,那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担任宰相的这几年来,萧嵩在才学方面有些欠缺的弱项,被无限放大了。相比于他在战场上取得的赫赫功勋,萧嵩在宰相的位置上可以说是碌碌无为,为人诟病。

    萧嵩自己心里也清楚,再这样下去他可能会晚节不保。好在大唐实行的是“集体宰相制”,李隆基一朝则更加盛行一位大宰相主政,另有几位小宰相从旁辅佐。于是萧嵩就想到提拔一些能干的心腹,一同担任宰相,前来辅佐自己。

    萧嵩提拔了韩休,也就是韩滉的父亲。

    但是事与愿为,韩休虽然风度儒雅、谦谦知礼看起来很是听话,但是涉及到朝政、讨论起公事来,韩休非常的公私分明,极其的坚持原则。萧嵩是首席宰相,又是韩休的伯乐。但韩休一点都不给萧嵩面子,常常因为意见相佐与萧嵩据理力争,甚至当着皇帝的也会和萧嵩大吵起来。

    于是,同为宰相的萧嵩与韩休,原本是一对关系融洽的好朋友或者说是好师生。却因为政见相佐屡次相争,闹到现在,都有一些水火不融了。

    这不是什么秘密,朝野上下都很清楚。

    但是萧家与韩家的子侄,依旧如同往常一样彼此交友,相处融洽。这也是京城官场的一大“奇景”。人们都说这两户人家是“君子和而不同”的典范,并未因为公事上的分歧,而影响到私人的友情。这是对萧、韩两户人家,很大的赞美。

    驸马萧衡,是宰相萧嵩的次子。

    萧嵩一直都很清楚,自己这个儿子的才学早已远胜自己。可惜他做了驸马,而大唐的驸马很少能够官居显位、手握实权。否则,萧嵩认为有朝一日,他儿子萧衡肯定能够做到宰相,甚至会比自己做得更好。

    父子二人见面叙礼之后,萧嵩就把他儿子叫到了书房,开门见山的问道:“你见过萧珪了?”

    “见过了。”萧衡说道,“孩儿该说的话,都已经说了。”

    萧嵩自幼喜爱骑射后又投身军旅,让他煅炼出了一副很好的体魄。现在他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了,身板仍旧结实、精神尤其健旺,并不十分显老。说起话来也是中气十足,声如洪钟。

    萧嵩道:“听你口气,他似乎并未当场答应?”

    薛衡沉吟了片刻,说道:“孩儿觉得,萧珪是一个极有主见,或者说是比较固执的年轻人。想要说服他,不可操之过急。因此,我只让他好生考虑,并未逼他当场表态。”

    萧嵩老眼微眯,抚着灰白而浓密的长须沉吟了片刻,说道:“那你认为,他会答应吗?”

    “孩儿只有,五成把握。”萧衡答道。

    萧嵩眉头一拧,“如果老夫,非要十成呢?”

    “那恐怕……”萧衡有点犹豫,说道:“只有帅灵韵点头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