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打破信息茧房-《当打之年》
第(3/3)页
确实很方便。
据说,这款软件目前实时在线用户有100万人左右,注册用户多达两千多万人。
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我在想着,它究竟是靠什么盈利,以此维系这个项目发展?
然后,在柳月婵的指点下,我开始研究这款软件当前的所有配带业务。
……
这天,我和苏伊人搬回老房子住。
现如今,在水一方食品工厂有柳月婵,在水一方化妆品加工厂有林绾,根本不需要我俩在坐镇那里。
把宿舍让出来,给其他有需要的人住,是最合理的选择。
回到老房子后,我每天除了处理厦门那边的事务之外,其余的时间,全部用在上网和看书。
高崎市场那边,和我预测的一样。
赵龙按照我的交代,晾了那些冻品批发商五天后,他们一个个急得慌,一天上门十几次,邀请赵龙吃饭。
第五天的时候,赵龙答应了他们的邀请。
在饭桌上提出了可以答应,跟他们合作的话题,并且承诺,给予他们的价格,也是按出厂价。
唯一条件是:签署一份合同。
这件事并不是我教他的,也不知道赵龙怎么就会想到这一点……甚至,这家伙还请了个律师,出具一份具备法律约束效应的合同。
要求这六家冻品店的老板,从此以后,店里只能卖我们在水一方的产品。
一旦违背这项条约,需要支付一千万的违约金。
除此之外,还有一条:价格必须听从总店安排。所有人不可以随意提升或是下调价格。
违背该条约,需要支付一千万违约金。
条件有点苛刻,但是,那些批发商却没人拒绝。
不能说他们目光短浅,毕竟,在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局……这些部门出动后,那些不合格的产品,全部都不能上架售卖。
也就是说,他们店铺要是还想要继续开业,除了从我这里进货之外,再无其它选择。
至于后面,其它食品公司的产品会不会改、几时能达到合格标准……这些都需要时间。
而他们这些人,恰恰最消耗不起的就是时间。
我能理解。
所以,对于他们签署这份合同,倒也不觉得意外。
为了这事儿,我还亲自跑了趟厦门,嘉奖赵龙。
他这次是真的给了我个惊喜。
一问才知道,这是他一个学法律专业的同学,给他出的主意。
他这话给我提了个醒,想起之前柳月婵说的,要组建公司法务部的事。
随后,我约见了赵龙这位同学。
张三,名字很普通。
毕业于厦门法学专业,目前在一所律师事务所上班,因为受人排挤,绩效平平。
那天晚上,是我初次见张三,一个很有才学的青年,不过性格有些内向。
沉默寡言?倒谈不上。
因为只要谈到法学话题,这人就会侃侃而谈,舌绽莲花,甚至还能把每一条法规举一反三,讲述的淋漓尽致,观点极其强。
我感觉自己发现宝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