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郭白衣研墨,伯宁掌灯,萧元彻提起笔来,饱蘸浓墨。 思虑一番,方提起笔来,却又将笔搁下,一脸的凝重神色。 半晌,萧元彻方抬头望着郭白衣道:“白衣啊,这信当如何写就才好啊?” 郭白衣先是一怔,遂拱手道:“主公,既然是给令君写信,当莫要遮拦,实话告知,实情言之,尽可能的将我军与沈济舟军双方的情况写得详细些,好让令君对如今的情势做个判断,若是遮遮掩掩,反为不妥......” 萧元彻点点头道:“白衣所言,正合我意,然而,只有一点,粮草之事,可否言明?” 郭白衣又正色道:“既然想要令君出谋划策,令君又擅于长远布局谋略,粮草吃紧之事,也要写得清楚,军中还有多少余粮,够支撑几时,当说得清楚明白才好!” 郭白衣顿了顿又道:“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主公莫要顾虑,怕自己的想法左右了令君,造成令君因迎合主公之意,做出错误的判断,令君者,坚韧持重,在很多大事上,他更有自己的坚持,不会因为主公之意,便做违心之论,所以,主公当如何想,便如何写方好!” 萧元彻闻言,一片了然神色道:“文若之心志,坚而不移,我亦知晓,自当实言相告。” 他又想了半晌,这才提起笔来,刷刷点点写了起来。 大约过了不到半个时辰,萧元彻方将此信写完,吹干墨迹,递给郭白衣看。 郭白衣双手接过,仔细看去: 文若见字: 初吾与汝及白衣共议天下事,汝力主迎帝还于龙台旧都,吾亦从之,因有奉天子以令不臣之号,迎帝于龙台而号令群雄也,自此以后,吾军攻必克,战必胜也,王师所向,天下俯首,此皆汝之功也。 当是时,汝与白衣曾言,吾之根基,在天子所处之地,天子在北,吾之根基亦在北也。然大晋北部,豪杰并立,先时,易州有公孙氏,渤海有韩甫,沙凉有马氏,至于玄兔、靺丸更在北之北也。元彻无才,勉力维持,方稍立于诸强之中也。 恍恍数年,北部之变,若地彻天覆,沙凉马氏,感王师浩荡,亲往龙台,受教化,听王命;易州公孙,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为沈氏所灭,乃咎由自取也;渤海韩甫,祖上无荫,卑而自惭,为沈氏所迫而自戕也。 至于玄兔、靺丸,北疆苦寒,暂不足虑。 由是观之,大晋北部,可与元彻争天下者,独沈济舟此僚也。 沈氏一门,四世三公,富有五州之地,兵士百万,带甲千员,声势浩浩;元彻艰难,奋力图强,今不过三州加京都直隶之地,兵刚过十万,将更蔽之。 北地之争,吾与沈孰胜? 然世人尽知,沈与萧,天下只可存一也,萧昌沈亡,抑或沈昌萧败,无出其他。 今吾军屯于旧漳,旧漳之地,荒废已久,幸赖将士齐心,杀敌用命,修城防、工事,旧城方可久为依靠之地也。 自开春起兵,迁延日久,临亭、灞津渡,吾军小胜,将士奋勇,文颜授首,然沈济舟者,纠集十数万人,浩浩卷土重来。 贼军势大,吾军伤亡日甚,不敢久战,仅靠旧漳城防,乃为周旋。 双方大小数十战,互有胜负。沈贼虽有伤亡,然难憾根基也。 反观吾军,伤亡十之三四,余者士气不张,此诚危急存亡之时也! 更有龙台宵小,从中作梗,京都粮草不得发也;亦有刘玄汉兴兵犯吾灞城,灞城粮草运转此处也是维艰。 旧漳城内,大小兵将,凡近十万众,惟靠南漳一地粮草供给,可叹南漳虽富庶,毕竟只一郡城,穷全城之力,征发粮草,亦乃杯水车薪也。 今将士疲敝,粮草益穷,军中多有恶战而思退兵者众矣。吾思量前后,亦以为当退兵还都,整修军马,积草屯粮,以待来年与沈氏再决雌雄。 那时再看,天下鹿死谁手! 然,吾虽有此意,但亦知若殆战机,再无可追也;更知此战若退,北部各方,必将以沈氏马首是瞻,吾若再图之,难也! 思前想后,心绪烦乱,无定之谋也。 故以告与汝,日夜盼汝早回吾信,切切! 郭白衣看完此信,深深点头道:“主公之言,字字句句皆为实情,我觉得可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