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献策-《犁汉》
第(2/3)页
据河内,如能破孟津关,那自然长驱可入洛
阳,此为进也。如不能破孟津关,可以凭大河与汉庭对峙,如要退,也有三路可退。
东回河北,复光武故事。北上太原,穿太行陉,越太行山麓,过长平、上党,便可抵太原。太原处汾水中游,饶富之都,据此,可成晋之霸业。西可驱河东,过风陵渡,入关中,成秦之霸业。
所谓未虑胜、先虑败。孟津关为南北第一要冲,其北岸、中心洲、南岸皆有坚城,不是一时能破的。所以走北路的好处就是可进可退。」
张冲听懂了高升的话,他意思就是说北路走的更稳,就是前面打不下洛阳,也可以去河北、太原、关中再割据。尤其是他说的太原这条路,张冲比高升更知道,因为再过三百年,无论是尔朱荣还是高欢,想掌控洛阳朝廷,都会将霸府设在太原,因为一旦洛阳有警,自晋阳发兵,经上党、河内、河阳,长驱入洛,五日可到。
所以张冲听了高升的话,不由赞叹:
「高君思量得好啊。」
高升自矜一笑,敛衣拜了后,就坐下了。实际上高升献策北上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就是北上的话,一定会走平原郡。到时候高升随大军过家乡,那自然是有仇的报仇,有怨的报怨,顺便让高氏子弟看看现在他高升如何了得。
高升并不觉得自己在假公济私,反而他认为真正聪明的,从来都是公私两便。走北路本来就比走南路更好,不是吗?
张冲不知道高升的心思,他也在认真考虑他的话,也确实有三分道理。但张冲内心还是不满意的。因为他知道历史上河北太平道别说入河内了,就压根连魏郡都没打通。
开始张角军还占优势,但随后等卢植带着北军五校和幽州突骑南下后,张角军的形式可谓急转直下,最后更是被打得归缩在广宗,直到病死。….
而高升说的,一切都建立在他们能拿下河内,现在拿不下,这战略就逊色不少了。
就在张冲还在看有没有人有更好的建议时,最后入军的陶暗起身了,他说了一番话,真不愧张冲那么看重他。
「渠魁,暗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想与渠魁一同商量。」
在张冲的鼓励下,其人道:
「北上河北有一个问题,其不在外而在内。渠魁有没有想过,一旦我们与河北太平道团营,那我们就要听总教的差遣。我听说我们与太平道并不太和睦,如果那时候那边一纸褫夺渠魁教职,收编泰山军,那我们是该应还是不应。应,那就是将性命操持在别人之手,不应,那么在起义初期就和太平道分裂,那现在又何必以太平道来起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