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三十九章 孙元化来投-《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第(3/3)页

    徐光启微笑道:“都指挥使是武职,举人怎么了,只要你有功勋,没有功名都可以当。”

    孙元化闻言一愣,是啊,武职并不需要功名,需要的只是功勋而已,像魏忠贤那些亲族,冒领了边关将士的功勋,左都督、右都督提拔了一大堆,他们可是大字都不识一个的农户!

    想到魏忠贤,孙元化又想起了辽东,他不由担忧道:“恩师,那辽东......。”

    徐光启这个气啊,立马抬手打断道:“初阳,都跟你说了多少次了,辽东的战局不是你能左右的,多想无益,你还是好好考虑考虑自己的前程吧,现在,像张大人这样为国为民的好官可不多了,你应当尽力辅佐,助他早日进入朝堂掌权。”

    孙元化有点怀疑道:“恩师,您怎么知道他是为国为民的好官,这阉党当道的时候,还能有为国为民的好官吗?他这个巡抚是怎么当上的,不会是巴结魏忠贤得来的吧!”

    徐光启闻言,不由严肃道:“你知道什么,为师给你看样东西。”

    说罢,他直接从书架上翻出一本薄薄的书册递给孙元化。

    孙元化接过来一看,《马铃薯与番薯种植纪要》,这跟为国为民有什么关系?

    徐光启道:“打开看看前面写的什么。”

    孙元化闻言,连忙翻开看起来。

    一篇前言,充斥着忧国忧民的情怀,看着看着,孙元化脸上慢慢露出崇敬的表情。

    徐光启在一旁感叹道:“你看看人家,阉党当道怎么了,当一个县令都能为民谋福,你啊,要多向他学习。不要老是将目光盯着辽东,要放眼整个大局,一盘棋无论哪里下活了都能盘活整个棋局。像当年的戚武毅公,不就是从东南崛起,然后横扫北疆的吗?”

    孙元化闻言,郑重的点头道:“学生明白了,明天学生就启程前往福建,全力辅佐张大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