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气到发疯的朱橚(感谢大家支持,新年快乐)-《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


    第(2/3)页

    “该送,毕竟五叔你老惹他生气。”

    叔侄两人熟悉起来,说话也偶尔没大没小开些玩笑。

    “这个瓜最大,给皇爷爷。”周乾贴了纸条在上面。

    “这个给……四叔,二叔他们。”周乾用手指腹触了触瓜:“咱们把这个卖给我爹。”

    “大哥?”朱橚摇摇头:“送给大哥一个才对,卖给四哥,他舍得花银子。”

    周乾摇摇头:“这么点儿能卖多少钱啊,到时留几个切小块,号召部分百姓盖暖棚。

    我们就可以大规模在大明招募种植人手,扩大种植,从千亩到万亩到十万亩,不只种瓜,所有的菜,野菜都可以培育起来。

    来年春和夏天正好搭建,到了冬天让工匠去寻煤矿。”

    燃料不管是炼钢还是玻璃,都是需要的,把太原来的寻矿老师傅派去各地勘测,做什么都不离不开。

    周乾只记得几个著名煤矿地,除了北平府那块,其他的地方具体位置也不知道。后世的地理变化太大,只能估摸大概位置。

    不过事情得一步一步来,明年夏天就扩大种植规模,建立矿产地,最重要的是拿这些暖棚的瓜菜粮食来说服大明百姓。

    冬天有菜就很稀奇,要是还能有西瓜之类,那更稀奇,如果再通过这些东西给大明带来些影响,那就更有意义。

    周乾抱着篮子挑了几个黄瓜,咔嚓咔嚓咬着道:“你们几个也尝尝。”

    众人谢过周乾,纷纷咬起来,觉得和夏天的黄瓜没什么区别,都是爽脆可口。

    “本王亲自来摘。”朱橚撸起袖子毫无斯文样子,让内侍拿来干净的案板开始下刀。

    周乾却道:“不能这样吃,回去切成片,用了还能继续吃。”

    “啊……”朱橚不禁大吃一惊,用了还能再吃?

    …………………………

    朱元璋是个批阅奏疏的狂人,奏疏也不经过其他人,自己揽着,每件事都亲自做,一天也要上千份奏疏,朱标常常分担一大半。

    官员的奏疏一般如裹脚布,又臭又长的,朱元璋便告诉周乾,怎样最快的筛选出最重要的。

    “开头不是骂咱就是夸咱,你就直觉略过,在后半部找。”朱元璋得意的把法子给大孙教着。

    指着大明北地的奏疏:“这个奏疏说的是大雪数日,百姓饿死,牲畜冻死,唉……得赶紧让你三叔,二叔和四叔回封地去。”

    数日后,这座大明心脏也迎来了洪武二十五年最后一场雪,但是雪很快便消融。

    相比其他地方,已经要温暖许多。

    河南开封一带,陕西以北,大雪数日,天寒地冻,不少得百姓逃往江南一带,有不少冻死于北地。

    ……………………

    东宫侧殿,天气寒冷,朱允炆抱着书躲在暖阁里,喝着宫里的御酒,手捧着周礼研读,看到周公之礼时,便想要试一试。

    东宫的侍候御膳,今日是个女官,恰巧几杯酒下肚,朱允炆便抓着女官的手,问了年龄,拉到内殿行周公之礼去了。

    女官根本没想到自己已经过了双十还能得到皇孙青睐,半推半就便侍了朱允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