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教室里,所有学生都抬头看过去,门口一道身影走进来。 “哇——”全班都在惊呼。 就连张辰也眼前一亮。 “喂喂喂喂喂!”杨啸远狂拍张辰的胳膊,“辰哥辰哥!这也太好看了!好长的腿······” 确实很长,张辰心里默默补了一句。 刘佳佳冲张辰无声地说出来几个字,一脸的不情愿,看嘴型,分明是:“不!准!看!” 上了讲台,长腿姑娘回头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字:高玲。 “大家好,由于你们之前的英语老师家里出了一些事,暂时来不了。所以从今天起,我暂代你们的英语。” 台下又是一阵欢呼,几个男生激动得嗷嗷大叫。张辰默默在心里补了一句,荷尔蒙果然是最原始和强劲的动力之一。 高玲把讲桌拍得咚咚响,制止了教室的嘈杂,“好了,开始上课!” 不得不说,由赏心悦目的老师代课,就连这堂课都显得赏心悦目。课堂上学生的活跃度提升了几个平方,尤以男生为准。 四十五分钟后。 “下课!”一堂课结束,高玲收拾好讲台上的课本,抬头喊了一声,“张辰,你跟我过来一下。” 张辰跟了出去。 杨啸远在后面想入非非,“长得帅就是好,连老师都喜欢。” 另一边儿刘佳佳一本书砸过来,“瞎说什么呢!” 张辰和高玲进了办公室。 “我翻了一下中考的成绩单,你是班里英语成绩最高的。”高玲翻出一张成绩单,“这段时间,你来暂代课代表吧。” 原来是这件事。张辰点头应了下来。 ······ ······ 吃完午饭,张辰在校园里兜兜转转,越过篮球场到了操场后面的看台,这边平时很少有人过来,所以很安静。 校园里风声徐徐,一阵歌声就像低吟传过来:“你可知道风声徐徐,有我一缕相思” 是多年以前的老歌,平缓安逸,带着那个年代悠悠扬扬的风格。 张辰过了拐角,一抬头正看到上午刚来的英语老师高玲,抱着吉他坐在看台上。 没惊动高玲,张辰退一步,矮身坐在看台下面的草坪上。 看台上,女孩弹着吉他低低哼唱。右侧的看台阴影下,清秀少年倚靠在身后的墙上。 听了三首歌,张辰悄悄地离开看台。 高玲没有发现,就在几步远的地方,有个偷听唱歌的白p客。 文锦时报的专访文章很快出来了,在征得张辰的同意后,不到一周就刊发在报纸和官微上。 同期刊发的,还有学校的校刊和对张辰的通报嘉奖。 学校校刊用了整整三页的篇幅,描述张辰的文章被人文时报转载,以及文锦时报又做了一期专访的消息。 校刊的封面,是张辰穿着校服的一张照片,看上去乖巧清秀。 现在,张辰才是真正的风云人物。不止是一中,文锦市几乎所有的高中都知道这件事。 校草、文章登上人文时报、受到文锦时报专访。 三个头衔,随便一个在文锦这个三线城市都是王炸。 尤其是人文时报,几乎已经是国内关注度最高的官媒。一个学生的文章登上人文时报,已经不仅仅是一中的事情,也值得文锦市宣传一下。 高一新生,就写出惊动全国的文章。这是市里教育搞得不错的突出表现,当然值得宣传。 这也是文锦时报第一时间对张辰做出专访的原因。 学校论坛上,关于张辰和唐健等人冲突的视频不翼而飞,这当然是学校的手笔。 周五放学的时候,文锦一中校门口站满了外校的学生。 张辰一出校门,人群的声音就像煮沸的水,“快看!张辰!” “真的帅!你看他像不像ro男团里的主唱?” “······” 随着人文时报的转载,相关部门很快下达了通知:柯旭,被正式封杀! 当天,借着人文时报和这一场封杀闹剧的东风,微博上第二十七条热搜,高一学生文章的威力。 七零八零这个订阅号的粉丝量,也迎来飞速增长。一共三天,粉丝数目疯涨18万。 这已经是非常可怕的一个数字。 在没有任何资金注入和粉丝购买的情况下,18万粉丝几乎是很多高质量账户两年的运营效果。 业内很多人甚至开始研究七零八零的增长路径和增长原因。 张辰曾经见过这个现象,在某个视频软件上,某个姓刀的素人姑娘,短短半个月时间涨粉上千万,一时间也被业内当做一种现象进行研究。 不少自诩专业的研究者,从视频的角度、灯光等等各方面进行剖析,后来的模仿者也争先恐后,但是没有一个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互联网的风一道接着一道,充满机遇和变数,张辰这一次,算是乘风而起。 《七零八零有话说》,也终于开始了正式变现。 从上周开始,腾微后台就一直有产品在询问七零八零的广告价格。随着粉丝的暴涨,来询问价格的人也越来越多。 张辰卖出的第一个头条位,广告价格是9000。 这段时间,七零八零的阅读量稳步上升,目前已经平衡在了两万五左右。按照目前业内阅读量和价格的比例,9000实际上已经属于低价。 但由于存在粉丝周期较短的问题,很多人对七零八零这个号的广告能力存疑。最后能卖出这个价格,张辰已经很满意,“第一步,终于算是迈出去了。” 七天后,首次投放的产品来进行二次复投。这说明,七零八零的带货效果已经得到证明。 没多久,来问价和定档的产品越来越多,七零八零的广告价格也在持续走高。 半个月后,柯旭事件的热度退去,七零八零的广告价格稳定在单条一万三元。 张辰看着atm机里显示的银行余额:64300。 作为一个三线城市的高中生,这已经算是身怀巨款。 晚上,张辰接到一个电话。 “儿子!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不和我们说呢!要不是你们老师打电话过来,我们都不知道呢!” “怕你们忙。” “再忙哪有你的事情重要?爸妈出来不就是为了你吗?这么好的事情也不说,妈还得拿出让他们看看呢,看我儿子多出息!” 一番好像全是废话的询问和回应。母亲在对面絮絮叨叨半个小时,对面又传来一句话,“张树伟,快点儿和儿子说句话!” 电话里,那个叫张树伟的男人沉默了十秒钟,生硬地说了两个字,“不错。” 这已经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最高的评价。 当天晚上,夫妻俩各发了一条朋友圈。 “我儿子的文章,上了人文时报,还上了文锦时报的专访!” “儿子,再接再厉。” 这是两个人的第一条朋友圈。自豪满满。 张辰瞧了半晌,在下面回复:这样的机会,以后还会有。 父亲的回复很快:【抱拳】。 一条看上去简单莫名又有点儿好笑的表情。 张辰想起那个沉默寡言的中年男人,对着手机屏幕,点了点头。 远隔千里,不足以阻隔父子默契。 很快,又是周一。 张辰坐在看台下,倚着墙,借着高玲的歌声,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 自从发现新来的英语老师每天中午都会来这儿弹吉他唱歌,张辰经常会过来听一听。 不是对高玲有什么想法,完全是因为歌唱得确实不错,所以来白p。 “啊!” 小声的惊叫。 张辰刚刚迷迷糊糊地睡着,听见声音下意识抬头,正迎上一对儿近在咫尺的眼睛。 高玲抱着吉他,皱着眉头,“在这边儿偷听多久了?” 张辰没做隐瞒,“不到一个月。” “一个月?”本来以为只是巧合的高玲,沉默了半晌,说:“张辰,老师和你说,你这个阶段的心理老师很理解。但是很多时候,你们还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所以错误地以为,自己当时的想法就已经是感情。你明白这个意思吗?” 张辰听到一半儿就明白她的意思,觉得有点儿好笑,“老师,你想多了,我不会喜欢你这样儿的小姑娘。” 一句话,把高玲准备好的后续台词都堵了回去,“嗯?小姑娘?” 张辰一时口误,这时候也没办法解释,摆着手连说没有,是说错了话。 高玲翻了个白眼,没追着这件事不放,“午饭吃了吗?” 张辰还真没吃,“一会儿去食堂看看。饭点的时候人太多,不太想排队。” 高玲说:“刚好我也没吃。走吧,让你尝尝老师的手艺。” 张辰刚想拒绝,高玲回头,一副已经看穿张辰的模样,“没事儿,别害羞。” 文锦一中的教师宿舍,都是每个老师单独一个房间,卧室、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 宿舍里飘着一股子淡淡百合花的味道,床上铺着一块儿小熊图案的毛毯,墙角还有一只半人高的抱抱熊。 典型的小姑娘卧室。 张辰四下瞧了瞧,目光在墙上的吉他停了停,“高老师?” 正在切菜的高玲应了一声:“嗳?” “教我学吉他吧。” 学吉他这件事,是张辰前世就一直在想的,只可惜当时所有的时间和心思都在工作上,尤其是做了coo之后,时间就更少了。 抛去个例而言,大多数总监级以上的人物,工作的时间何止是996就能概括的。当公司有一个新项目或者系统上线的时候,一天十三四个小时,也是常有的事。 至于前世某音上,满屏的年薪百万人群,百分之九十九是在扯淡。 所以张辰想着,现在好不容易有了大把的时间让自己支配,当然要多体验和学习一下前世没有接触过的东西。 “可以啊,交学费。”高玲伸手,笑得狡黠。 张辰觉得这件事理所应当,学知识技能,还是私教课,付费是正常行为,“多少钱?” 只是在开玩笑的高玲被反将一军,愣了一下以后,侧身端着碗放在桌子上,“和你开玩笑的,我怎么能真要你的钱呢?想学的话,以后每天中午可以教你半个小时。” 张辰没作声,也没说什么一定要给钱的客套话,想着学一段儿时间,把钱直接打给高玲也就够了,总比你推我让的客套话要好。 三个菜,两碗米饭,很快被端上饭桌。 吃饭的时候,高玲心里在琢磨另一件事,不知道为什么,和张辰接触下来,总觉得他和其他学生不太一样。至少在聊天的感觉上,张辰似乎总是和她同一高度,甚至,还有自己不具备的,世事看透的淡定? 是少年故作老成吧。高玲默默想着。 张辰起身又盛一碗米饭,“老师,蚝油生菜,味道不错。” 高玲看着张辰的后脑勺,鬼使神差地说了一声,“吃了这碗饭,记得好好儿学习,你这样的男生,去了大学很多女生追。” 张辰没否认,端着米饭回了桌,“不用去大学,现在也有很多女生追。” “自恋。” “这是客观事实。” 确实是客观事实。 就在当天晚自习后。张辰被几个女生堵在了楼道里。 随着近期人文时报事件的发酵,张辰的照片在文锦市各个高中,甚至一些大学流传,已经坐实了校草的头衔,隐约成了这座城市学生党里面的明星人物。 这段时间,守在488门口来瞧张辰的人越来越多。张辰一直没放在心上,想着等这件事情热度减退,生活也就会趋于平静。 但是张辰还真没想到,会有人直接把他拦在楼道里,光明正大地说要和他谈恋爱。 像极了前世某些明星的私生粉。 “和我谈吧······”张辰的胳膊被女生抱在怀里,女生大眼睛,圆脸蛋儿,瞧着清纯可爱。 现在正是放学的高峰期,两边学生来来往往,不少人停下来看热闹。 不论张辰心里有多讶异于这些年轻女生的大胆,脸上的表情却平平静静,把女生的手轻轻推出去,“特别不好意思,我现在只想好好学习。” 张辰原本应该有更好的方法拒绝女生,比如说加一个腾微号,然后在腾微上私下告诉她自己的想法。 但是张辰又很清楚,在面对表白的时候,为了避免节外生枝,简单粗暴地拒绝,才是最有效的。 推开了女生,张辰径直下楼,根本没有回头再看一眼的意思。 圆脸女生被晾在原地,几个一起来的人立刻围上去安慰,“没事,没事。别哭。” “他也没什么了不起!” 人群里,刘佳佳和杨啸远也看见了刚才那一幕。 杨啸远笑着说哦:“你看,我就说你不用担心。辰哥我很了解,他不可能接受表白的。” 刘佳佳却低低地说:“不知道怎么说。就是。他拒绝别人我当然也很高兴啊。但是,他刚才那么冷漠和坚定。我突然感觉,自己好像离他更远了。” 一场闹剧式的大胆表白。在校草两个字的头衔上,又坐实了高冷两个字的形容词。 一个来自中年男人的平淡性格,成了被学生们误以为的高冷。 生活又一次恢复了缓步前进的平稳日常。 ······ ······ 这段时间,张辰每天中午都会跟着高玲学吉他。 高玲教的很认真,但偶尔还是会说一些‘训诫’的话。 “吉他入门本身就是特别简单的东西,所以也不要把它想得太复杂。如果你只是为了满足一下好奇心呢,我建议简单地学习一下简谱就好。你这个阶段,毕竟还是学业为重,我看你中考的成绩,只要好好学习,也不需要走什么艺术类,就可以上重点大学······” 诸如此类的话,高玲说了不止一次。 虽然张辰给高玲的感觉,一直都是超出同龄人的沉静,但在高玲心里,高中生正是睁眼看世界的时候,整个人的价值观在逐步形成,很容易被某件事影响。 万一张辰因为太喜欢吉他,影响了学习,那就是她的责任。 张辰很清楚这位年轻女老师的责任心,所以每次都安安静静地听着,在接受高玲絮絮叨叨数落的同时,居然真的找回了一点儿做学生被老师关照的享受。 嗯?张辰默默地想:这该不会也是m的一种? 从高玲宿舍去教学楼的路上,张辰被昨天抱着胳膊表白的圆脸姑娘拦住了。 张辰默默地后退半步,防止胳膊再次被她裹进怀里。 圆脸姑娘脸有点儿红,“别怕,我这次来找你是有事儿。” 这句话一出,张辰把另一只脚也缩了回来。圆脸姑娘可能也发现了自己这句话的不合适,脸蛋儿又红了一个度,一点儿没有昨天晚上拦路的彪悍。 “再过半个月,学校会组织一次运动会,我这次过来,是想代表学生会请你上台表演。”圆脸姑娘说。 张辰也知道这个运动会。 这是文锦一中的惯例,每年这个时间段都会举行一次。 “我听说,这个运动会的表演,不是需要报名筛选的吗?”张辰问。 “那是别人。”圆脸姑娘说:“你当然不需要了。你可是学校校草,你看你来以前,学校哪有校草什么的。” “停停停!” 圆脸姑娘话说一半,张辰连忙叫停。对一个原本年近中年的人来说,听别人在旁边儿说自己是高中校草这件事,实在有点儿羞耻。 张辰略微地想了想,“这个事儿啊,我觉得你还是找一下其他人吧,我不太合适。”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他不太想去。 他一直向往的都是稳步发展,而不是高高调调地人前显圣。就连校草这件事都是不得已,更别说让他主动去表演。 眼见张辰转过身要走,圆脸姑娘急急忙忙地说:“其实这个运动会,更多像是高三学生的欢送会。每年的这个运动会结束,高三的学生们就会开始封闭式的刷题训练。我就是代表高三女生来找你的!” 张辰的脚步停顿了一下,“但是这件事,和我我去不去,有很重要的关系吗?” “当然重要了!”圆脸姑娘见张辰停下,激动得手舞足蹈,“你是我们班好多人的白月光啊。” 张辰疑惑地,重复性地问:“白月光?” 圆脸姑娘点头,肯定地说:“白月光。” “你是高三的?”张辰又问。 “是。” 张辰看着面前红脸的姑娘,又想想昨天晚上面前这个姑娘的大胆,实在没办法把两个人放到一起。 “你叫什么名字?” “陈梦丽。”圆脸姑娘的脸蛋儿红成了猴屁股。 “你想让我怎么表演?” “唱歌啊,跳舞啊,都是可以的·····” 两个人就运动会这件事,聊了七八分钟,多是讨论运动会的一些基本情况。 末了,陈梦丽又主动说起昨天晚上的事情,“还有就是,昨天晚上,我很抱歉。我当时也是想想自己马上要毕业,不想留下什么遗憾,其实一开始我就知道你不会答应····” 说话的同时,她的脑袋越来越低。 看着这个圆脸姑娘,想想昨天晚上的拒绝,张辰突然觉得自己当时或许应该更柔和一点儿。 “那就替我报个名吧。”张辰说。 陈梦丽惊喜地抬头,一对儿圆眼睛里,满是惊喜,“好呀······” 张辰之所以答应陈梦丽,除了因为对昨天晚上处理方式不当的一些愧疚,更重要的还是另一个原因。 他经历过多年的社会毒打,偶尔回想起来,最想回去的日子也一定是学生时代。 也只有经历过瞧着镜子里的自己日渐衰老和憔悴,再回首学生时代,才明白转眼就各奔东西这句话。 现在,这些高三学生也将走上各奔东西这条路,老男人心里难免心生感慨。至于表演的节目,他已经有了一些想法。 周三,在学校操场后面的看台上。 “帮我听一首歌的伴奏吧。” “伴奏?你是说你写了一首歌?”高玲的眉毛慢慢儿皱起来,语气平淡而严厉,“张辰,我上次应该和你说过,你现在应该是以学业为重。就算对音乐感兴趣,你想想,去了大学,有大把时间做你想做的事情。关键你现在根本没有系统地学习这个东西,写歌根本不现实。” 张辰静静地等高玲说完,才应声:“不是我写的。” “嗯?” “这首歌儿不是我写的。”张辰重复一遍,他也不打算把前世的经典歌放在自己头上,“算是我一个朋友写的吧。” 高玲发了个呆,想想刚才自己一连串的指责,脸上的表情有点儿僵硬,“所以,你这算是替他问的?” “算是吧。”张辰说。 高玲没接着问下去,女人这个生物最神奇的就是,能很快忘掉自己的错误和尴尬。 “歌呢?” 张辰没有多做赘述,扶着吉他的右手轻轻打着拍着,低低地把歌词哼了出来。 张辰唱歌,偶有走调的时候,但是还好声音的音色厚重,所以并不难听。一首歌平平缓缓,恰似是娓娓道来,“明天你是否会想起——” 抱着刚买不久的吉他,张辰第一次向这个世界,打开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潘多拉魔盒。 风声和歌声里。 高玲看着面前白衬衫的少年,眉尾慢慢变得平缓,神情变得郑重,语气里却满满地难以置信,“你说,这首歌是你朋友写的?” “算是吧···”张辰说。 “你那个朋友说,他写不出伴奏?” 张辰这次回答得很肯定,“是的。” 能写得出这首歌,偏偏写不出伴奏,高玲是不信的。 狐疑地瞧了张辰半晌,高玲取出手机,在网上搜了几分钟。再抬头看张辰的时候,神色奇怪而复杂。 刚才那首歌,网上真的搜不到。但是高玲很清楚,像这么好听的歌,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只要有人发布过,就不可能籍籍无名。 所以,它真的可能是一首新歌。一首新歌,没有伴奏。这种情况也很容易解释:写它的人,可能真的是个新手。 高玲沉默了半晌,“好,你把歌词写下来,我试试看。” “好。” 和高玲分开以后,下午上课前,张辰接到一个电话。 “您好,我这边是八羽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的。您知道的,最近这两周,我们已经在您这边目前已经订了两期投放。是这样,因为这两期的投放效果还算不错。所以这边想要和您确认一下,能否和您签一个季框合同,或者年框合同?” 年框合同,其实更像是一种打包投放,对方提出年框合同的意思,无非是想要一些例如买二送一,或者买三送一的优惠。 对自己来说,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能够提前获得更多的资金,让自己去做更多的事情。 缺点就是,这个年框合同一旦签订,后续七零八零的粉丝不管增加多少,至少在这个合同期限以内,和八羽公司这边的合作,都不能涨价。 一定程度上,这其实是在压缩七零八零一年以内的广告价值。 即便是这样,张辰还是心动了。对现在的他来说,现金流很重要。 只要能提前拿到这些钱,他就能招聘主编来接手七零八零,可以开一个简易的工作室,踏出自己在这个时代建立庞大平台的第一步。 “您好,可以详聊。”张辰说。 对方很快把他们拟定的年框合同发了过来。 三天后,经过多次协商和合同的重新打印撰写,年度框架的合作正式达成。 大致内容就是:八羽公司一次性买断一年以内的十二个头条广告,单条广告费一万三,十二条广告的价格是15.6万,撰稿费3.6万,共计19.2万,款项需要一次性付清。 合同期限内,张辰需要保证给八羽公司的同类竞品排他14天,也就是说,只要是八羽公司提前订好的档期,14天以内,张辰不能接同类型广告。 价格上,对方并没有要求太大的优惠。八羽公司也很清楚,以七零八零目前的情况来说,不涨价已经是很大的优惠了。 对方的款项很快到账。 加上这一笔钱,张辰的卡内余额:301666。 数字很吉利。 当天下午,张辰登录各类发布信息的网站,开始寻找场地。 高一上学期还有不到两个月结束,在张辰15岁这一年,正式开始筹备自己的第一个团队。 ······ ······ 半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文锦一中一年一度的校运会正式开始。 说是校运会,按照文锦一中以往的传统来看,倒不如说它是一场给高三学生开的欢送会和动员大会。 校运会开始前,照例是学校几个领导几分钟的讲话。 眼看着学生都昏昏欲睡,太阳从头顶一直往西走了十几度,学校领导几分钟的讲话才算停止,有学生打着哈欠伸个懒腰,已经趁这个时间睡了一觉。 台上,穿着一身旗袍的高玲拿着话筒走上来,下面本来已经在梦游的学生马上来了精神,啪啪啪鼓掌的声音比刚才的敷衍响亮了几倍。 这场校运会的节目也正式开始。 几句祝词后,高玲宣布今天的节目正式开始,躬身下台。 十几个节目很快过去,从街舞到魔术,现场的气氛越来越活跃。 不管是哪个班级的学生上台表演,那个班级一定有人在扯着嗓子支持。学生们的情绪表达,热烈而直接。 临近下午五点钟。 高玲上台报幕:“由高二463班的唐健同学,带来街舞表演。” 也算是熟人了,张辰看着台上的唐健。他们两个上一次的冲突,并没有后续。 张辰很清楚,如果不是因为恰巧赶上他的文章登上人文时报,唐健一定会再来找他。 但是对唐健这种家庭的孩子来说,虽然平时嚣张跋扈,对于风险却有异常敏锐的嗅觉。 两个孩子的矛盾,原本只是小事。偏偏张辰最近热度不小,这种情况下,学校也单独找到唐健聊过几次。 至于梁泰,理所应当地成了炮灰一样被推出来的角色。 台下的欢呼声一波接着一波。 唐健的街舞跳得确实不错,动作干脆利落,几个高难度的花式也玩儿得不错。 不得不说,有些家庭的孩子,从出生就比普通孩子接触更多的资源,所以理所应当地比普通人更优秀。 这一次的街舞,直接把会场的气氛推到顶峰。 直到唐健表演结束,下台十几分钟,后面的几个节目也都没能让人们的情绪再高涨起来。 下午十七点三十四分,踩着高跟鞋的高玲噔噔噔上台,“接下来,由488班的张辰同学,为大家带来一首《同桌的你》。” 台下瞬间一片尖叫,把高玲后面的话都压了过去。现在的张辰,已经是一中公认的校草,就算是一些厌恶张辰的男生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小白脸儿,长得确实帅。 张辰抱着吉他走上台。 这个时间,远方的阳光已经变成金色。斜斜地打在张辰身上。张辰没作声,面向所有人鞠了一躬。然后坐下,低头,拨弦。 伴奏声一响,嘈杂声渐弱。一场校运会,画风有变成演唱会的倾向。 黄昏的暮色下,张辰的脸半隐没在舞台的阴影里。 几千人瞧着台上抱着吉他的少年,看他低头拨弦,一双眼睛里倒映着夕阳的光。 空旷的舞台上,张辰的声音穿过麦克风,从音箱里面传了出来。 “明天你是否会响起” “昨天你写的日记” 除了安静,还有来自一个老男人风干记忆以后,被丝丝缕缕扯出来的忧郁。 台下的学生更加安静。 高玲瞧着台上的张辰,那个穿着白衬衫,干干净净的少年;那个弹着吉他,声音清透的少年。 再回头,几千名学生的眼睛里,倒映着同一个影子。女生们的眼神里,一个个都好像在发着光。 每一个人最好的时光里,都有这样的一个烙印。和男女情感或许没有关系,多年以后想起来,总有一个人是你记忆里最干净的那个影子。 高玲低低地,自言自语似地说了一句:真好。 张辰抬头看着台下,藏在黑暗里的眼睛,慢慢儿地闭起来。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谁安慰爱哭的你” 只有歌声。 高三的人群里,有人低头,隐现泪光。 在分离的这一年,学校最后一场的校运会上,一首安安静静的歌儿,把本来沸腾的会场,降了几十度。 秋风一过,歌声就显得更加清冷。488班级的方向,杨啸远看着台上的张辰,不由自主地说,“*的,真帅!” 刘佳佳好像又一次看见,那天在台球厅看到的张辰。 就像漫画里走出来的男主角。 光芒万丈。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