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承粮-《穿越大明后,我被朱元璋穿越了》


    第(1/3)页

    “陛下将户部的政务,交给太子处置,臣自然来问太子。”户部侍郎黄福躬着身。

    解缙疑惑问:“谁上的疏奏,为何亟需押运如此多漕粮?”

    黄福侧头:“赵王,陛下请召民丁和军士,修建北平皇宫,他们已经动身前往北平了,这些人的月米?”

    赵王?

    朱高燧在京城吃了亏,还亏了三万两,难怪,不过他仿佛恢复了智商般,此事闹到陛下面前,也挑不出毛病。

    黄福催促:“难不成让这些民丁和军士饿死?还请太子殿下快些操办吧。”

    “户部的事,与臣无关,臣来只是禀报太子殿下,五军都督府急报,如今调用的是北平军粮,若如期不到,边陲也会告急。”淇国公丘福抱拳,补充一句。

    两人说完躬身退了出去。

    来到宫外,

    丘福问:“一個月,会不会太长?”

    “放心,纵然再给太子一個月,也绝无可能送到!”

    黄福笑起来:“淇国公有所不知,漕运需召集百姓,而百姓又需自带口粮,许多百姓不愿意参与,征召起来便极难。而且,夏秋正是运输之时,各省都依赖这一条运河,河中有许多官船、民船,常常拥堵。鉴于河道淤塞,还需改陆路,需准备马车,一定到不了!”

    “如此说来,这些民丁和军士要饿死了,去告诉汉王吧。”丘福神色没什么变化。

    此刻东宫内,

    朱高炽眉头愈深:“拥堵的河段是何处?”

    “苏北、淮南段淤塞吃紧,不止这两处,河南久旱,水位下降,恐怕吃水不深,承载不了多少漕粮。”解缙同样忧虑。

    朱高炽问:“若我请父皇下旨疏浚呢?”

    “殿下可知为何各府州不请旨疏浚?徭役太重会积压民怨,且只怕也来不及,短着十几日,快着数月,所需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可估量。北平府的民丁和军士,要吃饭,要发月米。这次恐怕真让汉王得逞了。”解缙轻叹一口气。

    这时候,朱高炽才注意到旁边的朱瞻墉。

    “瞻墉啊,你先出去吧。”

    一個月?

    肯定到不了,这不是单纯运输时间,还包括准备漕船,召集漕运的百姓,等百姓从各地赶来,大半月都过去了。

    朱瞻墉出了宫,找到老祈,让他找来经常走北方的商人,于是,一个穿着华丽绸缎、身上贴着秋膘的富态商人出现。

    “在下陶富贵,字金盆,听说你想见在下?”他拱手作揖。

    朱瞻墉试探问:“你是儒生?”

    “落榜几次,不提也罢,不提也罢,如今陶某只是个商贾。”陶金盆笑呵呵,丝毫没有因为“堕落”为商而感到羞耻。

    到了永乐朝,商人地位并没有想象中低,出现弃儒从商之风,眼前这的陶金盆,就是成千上万弃儒从商的缩影。

    朱瞻墉问:“三個月内,你去过北方吗?”

    “去过,不知你想做什么买卖?”陶富贵看朱瞻墉年纪,有些轻视,但他晓得祈忠的家底,一听祈忠说这是自己少爷,瞬间不敢怠慢了。

    朱瞻墉道:“我不做买卖,想问一些事。”

    商人消息比朝廷灵通。

    常年走南闯北,一听哪里发生紧缺,便运货去走商,有些闭塞地方甚至是通过商人来传递消息的。

    听说想打听行情,陶金盆笑意渐浓:“不打紧不打紧,买卖不成仁义在,你想问什么,陶某知无不言。”

    “北方的粮价如何?”

    “比京城稍低一些。”

    “米面可充盈?”

    “当然,山东本就是北方粮仓。”陶金盆似是看出他的心思,笑道:“小东家,若想买断北方的米面,控制粮价,在下劝你打消这个念头……”

    如此,

    漕运的难题可解了,

    朱瞻墉没细听陶富贵后头说什麽。

    ………………

    回到东宫,

    朱高炽和解缙还在思索对策。

    朱瞻墉道:“父王,米就是米,到哪里都一样,赵王只说要五十万石粮,可没说要南粮还是北粮,父王派人带上足够的银两,迅速北上,在山东,河北和天津等地采办粮食,押送到北平府,此事就完成了!”

    朱瞻墉继续道:“漕运需动用许多百姓,要兴徭役,要自带口粮,劳民伤财,百姓若离开家乡,田地便无法耕种,此举不仅安抚百姓,还能替朝廷节省一大批银两。”

    朱高炽如梦放醒,狠狠地一拍大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