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瞻墉说:“皇帝身边必然有宠幸的人。” 肆有点明白但又不全然明白,问:“瞻墉你是说?” 朱瞻墉说:“若文官不成,便找宦官,打听皇帝身边最宠幸的太监是谁,西直门每日有出宫采买的太监,切忌,不能说是想见皇帝,免得引人怀疑,就说初来京城营商,想认识认识宫里的大人物。” 崇祯宠幸的太监只有一个,王承恩,只要是太监都知道。 肆这回懂了:“瞻墉多谢了!” 啊……肆你太客气了,朱瞻墉用“我们都是一家人”的语气说道:“若不成,你再来找我。” 老朱暗叹,咱这太孙比泥鳅滑…… ……… 崇祯三年,七月。 京城长安大街,一座客人来往的酒楼中,坐在角落的儒生悄然睁开眼眸,仿佛早已想好接下来做什麽,匆匆往西直门走去。 焦急等了一个时辰。 才瞧见三個小宦官赶着马车,不徐不缓,朝西直门而来,肆连忙堆起笑容:“公公留步,小人是从江南来的行商。” 那赶马小太监正想大喝驱赶,却瞧见,对方迎面便是十两银子递过来:“说吧想求咱办什么?” 肆按朱瞻墉说的,说道:“小人想打听,如今陛下身边宠幸的人是谁?” “嗯?” 肆连忙道:“唉,如今辽东的局势公公也清楚,天下人心惶惶,做买卖的谁不怕巧取豪夺?小人就是想尽快找个靠山!” 那小太监眸中警惕悄然散去:“若说陛下宠信,非王公公莫属。” “还请公公通传一声,见与不见,这些都是公公的。”肆很润地递过钱囊,里头有上百两。 小太监满意地驾车离去。 直到两天后。 王承恩是崇祯的肱骨心腹,自魏忠贤被除掉,崇祯召回各地镇守太监,王承恩助其剪除魏忠贤的党羽。 王承恩正忙着帮崇祯批红,却听端茶进来的小太监怯生道:“爷,前些日子奴婢出宫采办,有个江南来的士绅打听爷。” “他说了什么?” “想见爷。” 王承恩摸着下巴,似是陷入沉思,陛下正为辽东的军饷发愁,士绅?他当下便有了主意。 第56章 王承恩见了肆,却听到了不一样的事。 此人并非想巴结他。 王承恩也拿不定主意,决定禀报崇祯,由崇祯自行决定。 奉天殿, 崇祯皇帝朱由检如同贤君端坐在御案前,他每天鸡鸣便起身,到了夜里亥时还不睡,从未懈怠批阅疏奏,空暇就学习儒家经籍,熬更守夜,试图挽救大明的危机,十九岁便流露出成人的勤敏。 “陛下,有個商人从江南挟粮而来,欲资九边军饷,恳请觐见陛下。”王承恩对着朱由检小声道。 朱由检抬起头。 “此人曾在崇祯元年,参加朝廷会试,落榜后遂绝科举之念,在江南做起了买卖,奴婢觉得是個清直的人,陛下想召见他吗?”王承恩问。 浊世将至,天下涌现方正之士,不愿做亡国之民,崇祯心中感叹:“他叫什么?” “宋应星。” 宋应星跟随宦官进午门,穿过金水桥,至于见到皇帝,朱瞻墉教过他怎么才能救出袁崇焕。 踏入奉天殿,见礼,缓缓地抬头。 “学生听,金贼接连攻破永平、遵化,陛下诏天下勤王,捐资济响,所以学生裹粮前来。” 下诏后响应寥寥,崇祯皇帝疑惑:“你为何愿意捐粮?” “若金军破了京城,学生就是亡国之民,学生的田地,家产和妻儿,都归金人所用,自大明开朝以来,汉人和金人冲突不断,学生不相信,金人会善待我等亡国之民。”宋应星在朱瞻墉身上学到了些,他原本并不擅长谈锋。 崇祯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先生拘介之士!不知先生裹挟多少军饷入京?” “学生有個请求,请陛下赦免袁崇焕。”宋应星说出此行目的。 “朕已下令处死他了!” 崇祯目光闪烁,袁崇焕先斩后奏杀了毛文龙,又擅自与金贼议和,朝中纷纷弹劾袁崇焕和金贼有勾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