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再过几个月,大河村第一批种下去的水稻就能收割。 紧跟着的还有山甲村,大河村的第二批。 以及陈乡老牵线的另外十几个村子。 她没告诉众人的是,她培育的稻苗是一年两稻的良种。 基本上一茬收完,接着又会收一茬。 届时,自己手上的米粮供应源源不断。 别说是湖州县境内了,只怕是整个国家的米粮商人都会闻风而来。 …… 临走前,易茗雪还向王婆婆打听了一下对面那处两进小院的情况。 王婆婆了解得也不是很清楚。 只听说好像是儿子中了举,去京城任职去了。 便把家中父母妻儿也一并接了去。 但得了官职只是开始,尤其在京都那样的地方。 无论是吃穿用度,还是交际应酬都要花不少钱。 于是就想将家中祖产变卖掉。 “怎么了,你想买那处宅子?”王婆婆问道。 易茗雪也不隐瞒,“没错,过完年我家三妹就该上学堂了;还有几个小的,也要陆续开始念书。在镇上有个房子,要方便许多。” “成,老婆子帮你打听打听。”王婆婆很爽快。 “那便先行谢过,若有消息,可让对方递信儿到春云楼。” 辞别了王婆婆和朱铁匠,易茗雪便准备打道回府。 不承想,刚拐出侧面的一条巷子,便与两个熟悉的身影撞个正着。 居然是李二叔的幺舅——黄老幺。 他喝得酩酊大醉,走路都需要人搀扶。 而扶着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朱师傅叛出师门的徒弟毛春儿。 黄老幺一身酒臭,嘴里骂骂咧咧的,似在数落毛春儿的不是。 那毛春儿胡乱扯着他的手臂,脸上写满了不耐烦。 如今碰上了易茗雪。 三人都有些不同程度的惊讶。 易茗雪是有些意外他二人居然搅和在了一起。 毛春儿则是莫名的有些心虚。 至于黄老幺,他喝得醉醺醺的,还以为面前的人是幻觉呢。 当着易茗雪的面他说话都不敢大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