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至于他自己,早在年前就拿到了一笔丰厚的奖金。 如今他不仅家里日子变得好过,还在亲戚朋友面前好好的扬眉吐气了一回。 他是真心替易茗雪高兴。 同时他也很清楚,自己只有跟着易茗雪,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和出路。 “顾先生说,初四复工,他有一些想法要与你当面相商,让你初四务必回一趟车行。” “好,我知道了。”易茗雪仔细看着手中的账本,点头答应道。 可李二叔却迟迟不见离开,反而还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易茗雪抬起头来,“怎么了?李二叔,有事你不妨直说。你跟我还客气什么?” 李二叔嘿嘿笑了两声,自己掏了个板凳坐下。 开口道,“是这样的,大丫!我听说你和镇上的曾夫子关系不错,你看我家大嘎也到了入蒙学的年纪了。我就想着……总不能叫他们也跟我一样,做半辈子的文盲。看到你家里几个孩子,我才明白,还是得懂的东西多,见识的世界广,才能有大出息。” 易茗雪忍不住笑,“原来是这事儿!那曾夫子如今已是广纳学子,只要肯学愿学,他定会收入门下。” 至于束脩……其实对于他们这些乡下人而言,束脩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但好在曾夫子还算宽仁,收的并不是高价。 从前的李二叔或许付不起,但以他如今在车行的收入,同时送大嘎和小嘎二人去念书是没问题。 “此事不难,你记得备好束脩六礼,过了正月十五就让大嘎跟着我家老三一起去念书。” 见易茗雪爽快的答应,李二叔高兴得直接从凳子上蹦了起来。 “大丫,谢谢你!二叔是真心的,若不是有你,我们家哪里会有如今这样的日子,我家大嘎又怎么可能成为读书人!” 李二叔几乎喜极而泣,连连道谢。 谢完又迫不及待的转身,一溜小跑着回家给李二婶报喜去了。 搞得易茗雪是哭笑不得。 三天大年一过,村里的人就开始多了起来。 许多从前都不怎么来往的亲戚,因为听说了大河村的事儿,今年倒是窜得挺勤快。 易茗雪的娘是逃难至此,迄今都不知道外家是何人。 因此并没有什么亲戚要走。 于是易茗雪就一辆马车将几个萝卜丁带着,一起去了岐阳镇。 刚到车行,就发现已经有不少人提前返岗了。 每每见到她,都是恭恭敬敬的鞠躬行礼,并道一声,“东家,新年好。” 易茗雪纷纷点头示意,还叫来厨娘,让她这段时间多买些肉食,给师傅们多加加餐。 那厨娘如今是母女两个一起在车行的厨房做事。 不仅如此,她今年刚满了十三岁的儿子,也想学赶车。 想着学会了,也能进易家车行当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