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重用张佶-《唐枭》


    第(3/3)页

    次日午前,张佶启程,韦扶风亲自送到码头,广而告之的表明非常看重。

    张佶也是执礼甚恭,态度尊崇。

    目送船只逆江远去,韦扶风方才乘车回转。

    坐在车里,韦扶风的心情良好,与张佶喝酒叙话,让他获益良多,对于淮南道的实战军事和地理,有了直观认识。

    韦扶风重视张佶的任职,张佶脱颖于乱战之军,能够在乱战之军崭露头角之辈,必然才能卓越,最少组织能力超常。

    张佶任职巴蜀转运使,属于渝州中枢权力的一种制衡,也是快捷反应能力的一种补缺,以免贻误军事运转。

    韦扶风统治之下的文武官员,大半属于太平官,做事能力中庸。

    太平官对于韦扶风而言,造反的风险不大,有利于稳定归治,弊端是贪图安逸,规避责任,应付不了突发大事,甚至于扯皮,内斗。

    夺取蜀地和嘉陵江上游,韦扶风面临严峻的守成形势。

    可谓外有强敌环伺,内有诸多豪强与东川军的造反隐患,战线拉得太广,造成军力吃紧,务农的劳力减少。

    渝州是韦扶风的统治中心,不容有失,镇守军力不能少。

    戎州属于西大门的战略重地,抵御南诏和王建势力,军力也不能少。

    涪州负责支援四方,尤其能够及时支援江陵府,驻扎军力也不能少。

    还有夜郎府,需要震慑僚人族叛服无常,防备南诏进犯。

    成都府,蜀地的统治中心,也需要重兵镇守,守成初期,对于豪强只能怀柔为主。

    但韦扶风定调的怀柔非属妥协,而是雷厉风行的实行法治,打击豪强的违法行径,实施两税法形成长治久安的根基,也就是依照丁口和田地多少收取税赋。

    韦扶风的做法,必然与很多豪强地主走向对立,蜀地的田地兼并非常严重,大地主能够成为豪强,主要是依附的佃农众多。

    实施两税法,基本就是大地主承担税赋,无田的佃农,只需交纳丁口税赋或徭役。

    韦扶风的怀柔,主要是轻徭薄赋,推行两税法的同时,盘剥要有度,加诸豪强的税赋,尽量不高于李茂贞统治时期,遇上天灾欠收,还得减免税赋,谋求长远统治。

    只是,轻徭薄赋与军力军需紧张,形成一种入不敷出的守成矛盾。

    韦扶风必须做好战争预算,平衡供需矛盾。

    送走张佶的次日,韦扶风也启程去往江夏,开启巡视之旅,最后抵达金州,过年祭祖。

    文学网

    /77/77185/25941171.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