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黄河-《唐枭》


    第(2/3)页

    行船险恶,造成大运河的漕运只能止于洛阳。

    船只逆行回归,则需要纤夫行走两岸险峻,一日顶多三四十里。

    故此,洛阳至长安的运载,陆路官道占据主导。

    关内一闹粮荒,大唐皇帝带着朝廷和军力,跑到洛阳就食,节省粮食运载长安的巨大支出。

    韦扶风望着黄河景观,实则心不在焉,不觉中琢磨帝王事。

    朱温让他代替问候昭宗皇帝,或许不是弑君,而是让他劝说昭宗做了汉献帝。

    当然,昭宗若是抵死不愿禅让,朱温必然弑君另立少帝。

    假如朱温弑君另立,韦扶风该怎么做?认可少帝,还是借鉴古人刘备,或者不予理会的观望。

    韦扶风摇头,不好抉择呀,不予理会相当于默认,不承认又成为‘大唐逆臣’,借鉴刘备称帝流于操之过急。

    韦扶风只能抉择扶植‘越王’做皇帝,日后时机成熟的改朝换代。

    否则,河东军和淮南军都得变成敌对。

    新的问题又来了,扶植的皇帝,在那里登基竖起大义正统?

    长安是理所当然的大义正统,只是长安处于夹心菜的孤立,军事上被动。

    扶植的皇帝在长安登基,日后朱温大军进攻长安,长安保卫战就成了正统之争。

    韦扶风不愿为了长安,不恤将士伤亡的与宣武军大战。

    长安之外适合的府治,上元府处于淮南军地盘,大虞府太过偏远,江陵府和成都府登基,流于掩耳盗铃。

    韦扶风盘算良久,想起了安史之乱,唐肃宗在灵州登基,那是唯一在长安之外,登基的大唐皇帝。

    扶植的皇帝声称在灵州登基,继承唐肃宗的平定安史之乱,大义凛然。

    韦扶风继续寻思,唐肃宗光复长安,而长安在他手中,跑去灵州登基,明显的不妥当。

    韦扶风望向远方,昭宗若是驾崩在洛阳,长安可以不再是京兆府。

    扶植的皇帝认可洛阳为京都,号召天下讨伐逆贼朱温,光复京城洛阳。

    关内贫瘠,长安不适合继续天下权力中心,更名天策府。

    韦扶风吐口气不再费神,这只是预案。

    假如昭宗禅让,他就不能扶植‘越王’,只能扶植昭宗的兄长吉王李保。

    吉王李保不知所踪,是否活着不影响扶植,找个人冒充。

    吉王有个儿子还在江陵府,能够成为吉王是真的证人。

    ......

    黄河下游始于孟州,直至入海口,完全摆脱了山脉地域的险恶。

    黄河下游河面宽阔而又平缓,形成大利水运的繁荣景象。

    韦扶风的船只顺风顺水,两日走过郑州河段,进入滑州河段的酸枣县。

    滑州下辖卫南,灵昌,胙城,匡城,韦城,酸枣,白马,七个县治。

    濒临黄河自西向东,依次是酸枣,灵昌,白马和卫南,其中白马县是滑州治所。

    韦扶风和六个属下离船踏足码头,去往县城寻见县官。

    原来,韦扶风起了警惕心思,打算征调酸枣县团练充当护军。

    酸枣县城规模一般,大半城墙夯土结构,只有城门包砖,上面的城门楼纯属常见的瓦房,给人一种小庙的简陋感。

    城门八个麻衣长枪团练,松散的随意靠着城门,任由出入的不检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