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种感觉紧紧持续了几秒钟,就消失不见,他观修的文殊菩萨也消失不见,他知道这是自己观修持续时间太短所造成的。 这时他想起了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听闻佛的一根汗毛的福德也远超三十三天所有天人的福德,也想起了曾经一部经中记载佛下面的神通第一的犍连在观音菩萨的一根汗毛下都走不出,因为那汗毛中是一方世界。 此时姬德信更加确定自己修行的方向没有错,外密部分就是把圣尊的身相清晰完整的显现出来,只要这样后面才可以修行内密部分,如同盖房子一般,首先房子的一砖一瓦都在什么地方,什么部位,心中清晰明了,这样才可以去盖房子,房子缺少那一部分,这个房子都是不完整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少了哪一个,这麻雀都是不完整的。 通过对文殊圣尊的观修,他明白了大威德金刚的大道,可以说这些圣尊本身的身相就是大道。 万物有形,万物有道,形既是道。 如同剑的形状本身就是道的形状,刀的形状本身也是一种道,道是有形的,这是姬德信所体悟的。 如同大鹏遨游直上九万里,这种速度只有大鹏可以做到,而大鹏可以做到,就是因为大鹏的特等形状,特定的翅膀。 鱼可以在水中自由的遨游,这种技能只有鱼才可以做到,而鱼可以做到这些,也依赖于它本身特定的身形。 只有特定的形才可以实现特定的意境,此时他不仅明白了大威德金刚的大道,而且觉得自己明白了大道的奥秘。 这时他想起地球上禅宗的三重境,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重看山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时他知道他这才真正的进入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一重要求完其形,具其貌。 如同剑一样,剑柄、剑身、剑尖,缺少哪怕其中的一丝一毫,这剑的威力也会大大的打折扣。 他也明白自己剑法和斧法的威力为什么自己总感觉那里差一点,原来是差在这里,自己一直以来过分的追求意境,对形并没有特别的注意,所以剑法和斧法的威力始终差一些。 wap. /90/90762/19939019.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