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王维属于天才型的考霸,那下一位,元稹就是勤奋型的考霸。” 这个新人物一出,现场观众和网友们已经开始思考了起来。 这个人名好像有点耳熟啊。 不少手快的网友已经开始立马百度搜索了起来。 而带着答案的朋友们,这下已经爆出了他最有名的诗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而这句话一出,不少网友已经立马想了起来。 “哎呀,吴白弟弟前脚刚说过呢,怎么后脚自己就忘了呢?” “哟,这不是发现杜甫诗选的那个人吗?” “我的天哪,发现自己真的是金鱼的记忆力呀,三秒钟立马忘!” “我对不起你吴白弟弟,你前脚讲过我后脚就忘了!” “果然我还是没有天赋学语文啊!” “今天可算是长知识了,以前的开学第一课,从来没有让我这么入迷过!” “谁说不是?以前听那些嘉宾讲大道理,听着就想睡觉,哪有弟弟讲故事这么有意思!” “大家快认真听呀,弟弟马上就要讲元稹的故事了!” ...... 这下,大家更是竖起了耳朵,坐等起了吴白的下文。 “他没王维那么神,却一样在“高考”的过程中披荆斩棘,乘风破浪。793年,年仅15岁的元稹明经及第,在同龄人中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 。” “唐代高考科目非常多,换句话说,明经科,类似211高校的层次,而进士科,却是985名校的等级。” “在大部分考生眼里,越难考越体现水平,越体现进步空间越大。因此,哪怕进士科录取率低,大多考生还是更为看重进士科。” “元稹不一样,他很务实,脑子也很清楚。他家里苦,父母没高期待,能考上211就很好了。” “元稹也是这么想的。他为尽快考取功名,选择了明经科,一战告捷,随后被分配去当现如今的公务员科员去了。” “他是务实型的考霸,一步一个脚印,途中没有太多坎坷,却也没有过于轻松。” 这一段吴白一口气都没有歇,直接把元稹的整个经历全部都讲了出来。 台下的小学生这下听得认真,就听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的故事。 毕竟年纪还小,他们也只不过是听了一个普通人上学求学的过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