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随着沙勒和彭左等势力的彻底毁灭,英方放弃了对煤山镇矿区的管辖,直接交由陈天华全权负责。 他现在是名符其实,这大片山区的新主人,大boss。 新基地建设的最后一点阻力也消失了,按照他自己的初步设想,开始了实时推进。 趁着许云媛、廖云鹏他们在组建自治区政务班子,以及煤山镇公所的重建,招聘之际,陈天华下令突击基础设施建设。 现在是九月初,离十一月入冬还有二个月时间,必须争分夺秒,大赶快上。 他一声令下,新军混成标团的两个营,以及团部直属各部,共计一千五百余名官兵,他们是首批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 第一个目标,是煤山镇通向槐坎镇之间的道路,采用两头动工向中间靠拢的方式。 突击营从煤山镇往东南方修筑,护卫营加标团机关直属部队,从槐坎镇往西北修。 目标要求是逢山开道、遇水架桥,道路宽敞平实,必须要能让载重的牛骡车辆,以及骑兵能顺利快速通过。 因为时下没有水泥,但有建筑用高标石灰,陈天华跟工程师们集体讨论,采用以大石条为路基,中间铺上一层碎石,上面是沙子渗入石灰浆铺面,其硬实度可比后世的沥青路面。 这种筑路工序与工艺,被自治区政务委确定为今后筑路要求和督察验收标准。 以许云媛、廖云鹏、郑坤为首的自由区政府,见军队积极参与到民生事业中,也发动各个村子的青壮年劳力,积极参与到建设中来。 民工每天每人能领到二块银洋的酬劳,还管中午一顿饱饭。 短短的一个星期之内,修路大军的民工急剧增加到了三千多人,而且全都是清一色的青壮年劳力。 加上一个标团的官兵,现场有五千人在劳动,一哄而上,场面失控,人又展不开,劳动效率不高。 筑路两旁还有许多妇女们,做起了吃喝的小生意,一派既热闹,但又有点乱哄哄的景象。 这种情形把管理民工机构的负责人,郑坤等人吓得不轻。 按照民工三千人的整数算,一天就是六千银元的工钱,到入冬前的二个月时间里,那特么的是三十六万块银元! 还要中午那顿吃喝的费用! 玛的,坚决不能再增加人员,而且还要分流出去做别的事情才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