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慢慢的码头上行人越来越多,讲的基本都是家乡话,宋小牛听的入神,甚是欣慰。 而顾祝年一句也没听懂,觉得比洋文还难懂。 过了大概半个小时,江中心出现了一条船,眯眼望去,看到船头站着不少人,应该是客船无误,宋小牛赶紧使唤顾祝年先去前头占个好位置。 淮河上行走的客轮,那都是小火轮,跟长江或大运河上的江轮,那没法比,船体又小又脏,行驶在淮河上还晃得凶。 坐着小火轮摇摇晃晃的过了一夜,幸好宋小牛和顾祝年都是从小在江水边长大,若是不识水性的北方汉子,这一夜摇晃下来,恐怕晕船把肚子里的黄胆水,都给吐丢出来。 天蒙蒙亮,小火轮终于到了蚌埠码头,俩人又租了条小划船,往家里村子划去。 一片茫茫的芦苇荡,周围见不到一户人家,风一吹,芦苇荡就像波浪一样翻涌。 这个时节的芦苇已经变得枯黄,只剩一根杆子立着。 宋小牛坐在大堤上,看着眼前萧条的芦苇荡,什么话也不想说。 顾祝年就站在身后,满脑子里都是问号,“不是回老家么?家呢?” 似乎感觉到大哥情绪不对劲,他也不敢问,只好紧张的盯着四周,看好包袱。 淮河每年汛期来时,总会有一些地方遭殃,什么决堤,水淹等等,不敢再想。 虽然听左刚说过,已经有点心里准备,这里会是一片芦苇荡,但是真的看到了,却是另有一番滋味,无语凝噎,心里止不住的傻傻问道: “我家呢?原来那么大的一个家搬哪去了?我才刚结婚就没了?好端端的为啥要搬也不告诉一声?” “大哥,也许大娘家搬迁了呢,咱四周去问一问吧。”顾祝年安慰道。 他想到自己老家望夫石村的遭遇。 宋小牛想了想也对,就沿着河堤往前走去,找户人家问清楚再说。 …… 清光绪三十年,腊月二十九。 杭州府城。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