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清海军混合舰队在九江马当,遭遇了滑铁卢,被迫撤退到安徽芜湖停泊修整,消息传到北京紫金城,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摄政王载沣更是心如火焚,面如死灰,慌乱中寻求应对之策。 倘若武汉起义之火不能尽快扑灭,将远不止一省一城的事变,漫延至全国,时间延误,梁柱摧折,大厦倾倒。 一个庞大的大清帝国,即便是腐朽之极,也不等于它衰弱得不堪一击。 情急之下,摄政王让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求救于东交民巷的洋人公使们。 奕劻派主管外务的协理官,送信函至英国公使馆和美国公使馆,告之事态的变化,请求英、美两国政府的支持,希望驻汉口的英、美等国的海军舰船参战,炮轰起义军三道桥,刘家庙等驻点,帮忙清军收回失地,从而挽回清王朝在武汉三镇的败局。 英、美公使都表现出少有的同情,均表示他们会指示本国驻军,给清政府以力所能及的一切援助。 几天之内,汉口长江水域聚集起十九艘外国军舰,其中英舰8艘,美舰3艘,德舰5艘,俄舰2艘,日舰1艘,他们封锁了汉口江面,不允许武汉革命军的舰船靠近,岸上码头还有海军陆战队把持,大有武装干涉之势。 消息传到陈天华的司令部,他当即派人前往汉口,先跟英驻汉口总领事交涉,而后是美和德。 陈天华这些年跟英、美和德这三国关系处得还算不错,技术合作和国际贸易也是跟英美德做得最多,尤其是跟英方,无论是银行金融,还是矿产铁路的勘探开发合作,是所有洋人国家中最多的。 他心里也十分明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大英帝国在西方列强中最有权威性,国力最强悍,俗称日不落帝国。 这时候,陈天华多年的生死之交,英籍好友伊恩,现在是英驻上海总领事,他跟英驻汉口总领事葛福关系非常好,甚至跟英公使朱尔典关系都不错。 在伊恩的斡旋之下,葛福最后明确表示,六国军舰和军队是为维护租界和侨民的安全,除非受到攻击,否则,他们不会轻易参战。 最后协商结果是,起义军的武装船只不允许在汉口江面上停泊,但渡口码头可以使用,这就方便了汉口起义军的增兵调动,弹药和后勤保障。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