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算学科?倒是挺好啊,最近朝廷的监理司衙门、还有户部的多个部门都大量扩招人员,还专门标注了算学和几何学好的优先哪。工部那边同样在抢这方面的人。” 銆愯瘽璇达紝鐩�墠鏈楄�鍚�功鏈€濂界敤鐨刟pp锛屽挭鍜�槄璇伙紝瀹夎�鏈€鏂扮増銆傘€/p> “政策好有啥用,自家娃娃不争气啊。加了二十分、还是上不了正经的官学,也就读个师范出来到县学或者府学混个吃皇粮的差事而已。” “黄老莫要对令郎的前途悲观,师范出来的人亦能入仕,眼下朝廷广开仕路,用不了几年令郎就能到衙门中任职,像我一样做个镇长之类的小官应该不难。” “要是吾儿有镇长这份成就,吾也就心足了。”黄老财说这话可不是纯客气,他现在觉得儿子能当个镇长这类的小官也挺不错。看着品级不高,可也是实实在在的朝廷命官,在全镇能领导十来个官吏,还是挺威风的。 “哪应该不成问题!黄老、吾今日找你还有其它事要商量,在说正事之前吾先问个实话,黄老、你这次缴税可是实额缴的吧?” “自然是实额缴的,吾儿以后要在衙门中任职,岂敢隐税?”黄老财倒是想隐税,但他家的几个儿子都不同意。老大黄超是因为到了师范大学读书害怕被退学,老二、老三则是想以后和自家大哥一样有前途而坚决支持全额纳税。 “哪就好、县上今年给咱们镇上规划了一条二十里的水渠,让吾举荐人来指射,将水渠建好。吾觉得黄老你是镇上的大户想将这活交给你,修水渠的钱朝廷会全额拨,不用你们垫钱。当然、质量的完全符合朝廷的标准。县里的意思是参与指射的人家,必须是纳税大户,还不能偷税漏税。这工程,吾大概算了一下,按朝廷拨下来的钱数,二十里修完,百两银子还是能赚的。不知黄老是否有意?” “朝廷的银子真能准时下来?” “哪是自然,钱已经到了县府,不会出差错的。”招投标这事在古代就有,在大明就有专门针对商人的指买。政策大致上和后世差不多,然而实际操作中,这玩意成了官府盘剥商人的手段,遇到指买就得做好倾家荡产的准备,成了让商人畏若虎狼的恶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