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内阁智囊-《万历佑明》


    第(2/3)页

    沈鲤这时问道。

    郑王朱载堉忙反对道:“本土能不毁林填湖就不毁林填湖!”

    “按照数性统计,这些年,陕西山西常旱,与毁林太过很有关联,而淮扬一带灾害频发,也与本朝黄河改道和填湖过多不无关系,另外,京畿近年来也频繁旱灾也与此有关,可见过度开发本土之利非是良策。”

    沈鲤不由得皱眉:“那还有什么办法?本来按照最初的安排,用东瀛等新田解决清理佛寺后增加的许多百姓无地问题是足够的,但谁料到天公不作美。”

    “我有个主意。”

    “还请殿下与诸公参考。”

    同吕坤一样,也在制策司挂职的金学曾这时走过来说了一句。

    沈鲤等便看向了他。

    “朝廷现在虽然缺田但不缺银元,完全可以用银元去买田!”

    “且不说海外其他地方,光是国朝已大量驻兵的东瀛附近,就还有许多良田控制在倭夷手里。”

    “如有个叫饭野地区,被当地人称为粮仓,就有良田百万亩,而现在倭夷正互相征战,正是需要大量交换我们的铅铁等物资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拿这些物资换来的银元去交换他们的田!”

    “这样一来,他倭夷可以驱赶大量耕田倭夷为其兵,而我们也能得大量耕田分于民,进而加强对东瀛的王化!”

    金学曾这时说道。

    沈鲤听后不由得问道:“如果他们不愿意怎么办?”

    “那就花银元派王师去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倭夷凭什么占我王土?”

    “如今给他银元换,不过是为显我天朝上国仁德如天,愿以银元恩赏的方式来收回王土,以显得治国之道更符合新礼提倡的仁道,而尽量少因王化造成汉人将士减员而已!”

    金学曾这时沉声说道。

    “只能如此了!”

    吕坤这时说了一句,然后看向沈鲤道:“否则,我们制策司所呈上去的国策就会被天下人嗤笑,说我们皆不懂民情而擅行新政,轻则罢职流放,重则没准要被枭首以平民愤,关键是制策司不能因此被废掉,因为有制策司,就意味着国家一直愿意改良。”

    “那就照这么写章程,让阁老们审议,要么买田安民,要么剿夷安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