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再等房市有什么落水的消息,那些人再早早先退了,如此损失几乎没有。类似的情形多来几次,他们便慢慢成了金字塔尖少数的那一拨人。 褚煦君知道原书情节,算是拥有了信息差,但她错失细节,仍是让原身的至爱亲人陷入了困境。 和尹家有亲的徐家,今日也得到了消息,徐箐箐一早过来:「我听阿父说,厉王军先发制人,到禹城楼下,已经叫骂了三天三夜。济州军死守,不曾派人迎战。想来,城中人手是不够的。」 褚煦君:「朱祁呢?不是说他已然到了济州。」 「朱氏的邺军倒是守在凉水关,可他们并不擅长水战。」 我国地广物博,古时中原战场大都借黄河母亲之势,而一旦扩大,便有渡江之忧。 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便是例证。 再有,真正白手起家的后世皇帝老朱,便是早期对战陈友谅,因为没有堪以匹敌的大船,惨败。 这让老朱的心中有了阴影,在他当皇帝之后,东南的船越造越大,才有了后来太监马三保——郑成功下西洋的故事。 朱氏发兵徽州,以险山奇石闻名天下,不擅水战倒也正常。 厉王失去了 桃无名后,这是又得了哪一路高人的指点,如此抓住了邺军的死穴。 按照上一世的路子,厉王是等到朱祁和尹月结亲,继中州娶妻之后得到了十五万兵力,又拿下济州借道成功,才大力发兵,誓要拿下邺军。 与此同时,西戎勾结匈奴,浩浩荡荡的二十万大军,大肆进攻冀州延城的消息也传了过来。 若是朱祁抛下济州,去抵抗西部外侵,无疑是将离京州一步之遥的皇位拱手让给了厉王。 可他若是置外敌不顾,也会彻底失去民心,无缘问鼎天下。 厉王早已失去民意,可以不在乎。 但朱祁以「仁」起兵,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不能任由西戎和匈奴践踏国民。 这时,卫凌率中州军站了出来,带着十五万大军前往冀州延城,答应朱祁会以死守城。 看似是十五万对阵二十万,可西戎匈奴擅长骑兵,卫凌带的却只有一万五的骑兵,实力相当悬殊。 卫凌此举,抱着必死的决心。 正因为他的举动,邺军大获鼓舞,一鼓作气打得厉王节节败退。 当他们转入冀州,要驰援卫凌的时候,才发现他们晚了一步。 他们赶上将西戎和匈奴赶出冀州,却只来得及收殓卫凌和中州军的尸首。 世人都知道,是卫凌中州军的牺牲换来了朱祁的新朝天下。 但这一次,厉王先发制人,把势力还不够的朱祁压在了济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