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趁着中午放工的时候,王满银抽空把自家自留地的玉米掰了。 这六分自留地用了不少土粪,再加上干旱的时候,他也随大流挑水浇过一次,所以收成还不错。 从头掰到尾,弄了满满三蛇皮袋玉米棒子。 说是玉米棒子,其实和后世完全没有可比性,不过十几厘米长。玉米粒成圆形,只有绿豆大小。 三蛇皮袋子全部扣完,估计能有一百斤玉米粒。 就这,也要比集体田里好很多。 今年干旱,二队除了临河几片水浇地的玉米收成比较好,亩产能有二百出头。其他地块都不像样子,一亩地顶天能有一百四十斤。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水肥跟得上,自留地的庄稼普遍比集体田里要好。 这也是赵干事为什么要专门开会强调,土粪施在自留地里是犯错误的。甚至,他还专门在村里设了粪管员和公共厕所。 其实这两项用处不大,村里建的公共厕所粪便产量始终上不去。除了几个知青经常光顾外,罐子村其他社员几乎都是在自家厕所里“自产自销”。 毕竟人人心里都明白,只有自留地里的收成,才算是自家的。 如果今年二队能够分够三百六十斤的话,带上自留地收成,王满银和兰花一人差不多能有四百二三十斤口粮了。 但……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要知道,罐子村年年吃返销粮的。 其实就算真有这么多,社员们也是吃不饱。现在饭食没有油水,人人都是大肚汉,一顿轻松能吃下二斤粮食。 王满银在后世看过一篇文章,里边专门提到成人一天吃多少饭才能满足日常所需。 据说按照营养学会制定的标准,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一天大致消耗3400卡路里,差不多需要2.4斤大米才能提供。 如果单纯吃米的话,一年需要近九百斤。就算南方最富裕的生产队,估计也没达到这个数量。 所以粮食不够,只能瓜果替代。 罐子村社员们的自留地里,除了粮食外,大部分人家还种有不少洋芋、南瓜和萝卜。因为这些蔬菜产量大。 尤其南瓜,一个能十几斤,而且可以保存几个月时间。黄土高原昼夜温差大,南瓜吃起来面甜面甜的,味道非常好。这些日子,王满银隔三差五总要蒸两个吃。 收完玉米高粱,东山峁十几亩水稻终于熟了。 说起来有点搞笑,这些稻田原本属于鱼塘的副产物。结果稀里糊涂的,投入越来越大,光种植时就用了几千斤新菌肥,而后其中几亩地又追撒一遍尿素。 如今站在田边放眼望去,黄澄澄沉甸甸的稻穗非常喜人。 害怕被鸟类啄食造成减产,这些日子王连顺天天派人守着。只要有鸟靠近,立刻就开始驱赶。 晚上更让刘向阳两人轮流巡逻,一刻没敢放松。 早在十多天前,稻田里已经停止浇水。 黄土地存不住水,所以现在田里土壤虽然有些潮湿,但穿着鞋子进地完全没事儿。 王连顺原本想趁着天好,早些把水稻收到场里。结果没等开始动镰刀,就被赵干事给阻止了。 对方说公社对新菌肥推广样板田非常重视,收割时要来现场参观指导。 无奈,王连顺只得停了一天。 等得到正式通知后,赵建海连夜让人做了几幅标语展板,一大早立在稻田边沿。 别说,这人写标语很有一手。 什么“开山劈岭造良田,战天斗地夺高产”,“斗天地,改山河,闯新路,创高产”,“艰苦奋斗学大寨,东拉河畔造良田”。 非常富有时代气息,而且鼓舞人心。 周围再围上一圈旗子,让整个东山峁气氛顿时变得不一样起来。 十多亩稻田,如果由二队社员们收割带脱粒的话,最少需要几天忙乎。公社的工作人员自然没有那么多时间等待。 为了尽快出成果,赵建海特意喊来一队劳力们过来帮忙。 对于这情况,王连顺当然举双手欢迎。 有免费的劳力,不用白不用。 吃过早饭,众人便站在村头等待。 很快,有几辆自行车从石圪节公社方向远远驶来。从供销社开始出售自行车起,道路上骑车的人便逐渐多起来。 连村里的知青们也凑钱买了一辆,不过并不是新车,而是用配件自己组装的。 现在买一辆完整的自行车要票,用零件组装却不需要。所以石圪节一些聪明人已经开始从供销社买零件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