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伱看,这样,我们就借助水运,形成了一条三点一线的商路。”她最后总结道:“这样一来,原料、劳动力、市场,三者都有了。” “而且,这条商路是完全可以循环运作的。通过不断捕奴,北海商人有了更多可以向我们出售的资源,避免他们处于长期逆差中,最后因为没钱,让脆弱的城邦联盟崩溃;罗斯地区也得到了建设和发展,我们也会得到当地合法居民的拥护;最后,这些产业和资源,还能给我们提供很大的补充,让我们国力更强大,根基更牢固。面对明朝商品,也有更多底气了。” 郭康听了,叹服不已。 这个想法不但有现实可行性,而且也合乎上一世,人们认可的常识! 前世的教育和各种零散知识,都不断提醒他,英国走过的道路,才是首先实现工业化的正确方式,后来者都要沿着这条路线进行学习。周围的人也都是在用这种方式思考,认为这是唯一合理的方法。连穿越者前辈们,都要不断复刻这条道路。 但现在,郭康一下想明白了! 正如之前和脱欢讨论的那样,按照前世的经典,光靠学习、参考,纯度实在太低,算不上真正采用了英式路线。 而除了占领当地,现在看来,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就是抓盎格鲁奴隶。 作为参考,其实看看爪哇元就行。 江南豪商们心系大元。虽然那边现在连元朝宗室都没了,但豪商们一直拥有很多蒙古奴隶,所以依然保有不少当年的特征,到现在还可以自称是蒙元王朝的正统延续。 同理,只要工厂里都是这些英格兰来的奴隶在干活,那当然就是再正统不过的英式工厂了。 了解多了,很容易发现,很多历史常识会相互打架——比如一个很传统的思路,认为塞里斯的有钱人,把财富都用来兼并土地,导致资本无法积累,技术不能进步。但另一方面,工业发展的18、19世纪,却也是英国有钱人大量兼并土地的时间段。 到19世纪中期,400家大贵族拥有全国四分之一的田产,而7000名大地主已经兼并了全国田地的五分之四。这个数字倒是确实和塞里斯不同,因为一般来说,不需要到这种程度,王朝就会完蛋了…… 更别提,还有理论认为,地主兼并土地才是好事,因为他们更能推动先进技术的推广。按这个理论,又该是越兼并越能提升效率,还能挤出多余的劳动力从事工业了。这样一来又多了一个互相打架的理论,鬼知道哪个“历史常识”才是对的。 而现在,郭康算是明白了,这些全都是虚的。它们互相打架很正常,因为本来就是些无关紧要的废话,没有一个涉及到了真正核心的道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