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听到郭康的劝告,小让娜一言不发,朱文奎却很有兴趣。 “那你们现在能理解其他文明么?”他好奇地问“毕竟你们也待了这么长时间,两头都接触过,应该有相互‘翻译’的经验吧。” “我们其实也经常理解不了。”郭康苦笑道“我们当初上学的时候,既要学塞里斯史,也要学罗马史和近代欧洲史。结果大家经常吐槽,这三门课根本不该并列的。近代欧洲史太薄了……” “欧洲史?你们自己编的教材吧。”让娜公主问。 “对啊,这东西可花了不少功夫。”郭康感慨道“我叔祖当年主持编这本书,专门留下嘱咐,说今后要每隔五年就审核一次,十年就更换一次。一定要记住这只是个大纲,而且很可能还有不少错误。” “这是为什么?”让娜公主有些奇怪。 “因为资料太复杂了,而且可信度也值得怀疑。”看过这本书的小让娜主动解释道“很多历史资料,就是各地教会的记录,并没有塞里斯那种明确的官方史书作为大纲。这是很要命的。” “官方史书虽然内容不见得都可信,但它提供了一整个框架,整体上的时间表、事件顺序和人物年代,都是可以确定的。就算有一些功绩被夸大,有一些事件被贬低,对于整体脉络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我们这边麻烦的就是这点。”她摇头说“真要论史料本身,其实也不少。毕竟各个教会都得从事统计教籍、核算税收之类的工作。哪怕是乡间的修道院,长期以来都积累了大量的记录。” “但最大的问题,是这些记录没法串起来。就像只有一堆珍珠,却少了那条丝线。”她比喻道“这种情况下,想编写通史,就得自己从头开始寻找资料,再考证它们之间的联系。这就麻烦太多了。” “是这样。”郭康赞同道“更困难的是,这些资料还存在于不同地方。比如想写一个地方的历史,就只能去当地搜寻记录。运气好的话,当地教士可能已经写了一些编年史著作,但这些书也都是区域性的,对于其他地方,可能根本不关心。大家的记录,也不一定能对上。” “这确实就像一个个碎片,当地学者整理起来都得花不少功夫,更何况我们这种外人。当地领主和教会,也不见得欢迎我们去查书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