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差别与失衡-《爱,在转身之后》
第(2/3)页
那几年的工作和生活是赵二妹最开心的时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发现曾经和自己一同进厂的一些人转成了正式工,转为正式工后的工资比临时工多了二倍还有余。她打听了解后才知道,那些转为正式工的女工是因为她们有城镇户口,而自己因为是农村户口,是没有转正的希望的。
仿佛在寒冷的冬天,被一桶冷水从她头上淋了下来,赵二妹感受到了一种彻骨的寒气。往常挂在脸上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转瞬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无法平衡的失落感和无奈感。
她仍然一如既往地上班和下班,但总是低着头在同事们面前匆匆走过,不再像过去那样地有说有笑了。赵二妹终于再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农村户口成为她追求幸福的羁绊,在户口面前,她真真切切地感到了不平等的滋味,这种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对她来说,曾经是一种刻骨铭心般的痛。
改革开放初期,城乡差别不仅没有缩小,还在一种发展速度和社会面貌改观方面,出现了明显失衡的状态,这种现实状态无形之中再次拉大了城乡的差距。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身材曼妙,面容姣好的赵二妹身边总是不缺少献着各种殷勤的追求者。但是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固有的标准,就是那个人必须是能够给她带来幸福的城里人,然而,这个白马王子却迟迟没有能够出现。她看上的人却看不上她,看上她的人她又看不上。那些白马王子,在面对赵二妹的农村户口时,都选择了逃避和退缩。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婚姻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个家庭和多少个与这个家庭相关的家庭的事。热心的亲戚们不管赵二妹愿意不愿意,都比她还要着急地忙着张罗她的婚姻大事,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给她牵线搭桥,最后让高不成低不就的赵二妹与邻村的姚大保见了面。
姚大保比赵二妹大三岁,高中毕业那年参加了高考,以五分之差成了落榜生。若是生在富裕一点的人家,复读个一年二年,或许还能有希望考上大学,吃上人人羡慕的皇粮。然而他姚大保是没有这样选择的机会的,因为父亲病残,母亲老弱,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需要他来照顾,他只能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远离了那条多少年来都被视为光宗耀祖的正途的人生之路。
有人在艰难中一蹶不振或倒下认怂,也有人在艰难中选择抗争而获得了重生。姚大保从最初的失落中醒悟了,他没有消沉,生活也不允许他消沉。因为他如果消沉下去,一个家庭就会有灭顶之灾的危险。
姚大保不仅扛住了重担,还抓住了时代能给予他的任何翻身的机会,让他来实现自己人生的第一个目标。他的第一个目标是挣钱,除了挣钱还是挣钱,因为他非常明白,生活告诉他有了钱才能摆脱各种各样的困境,有了钱他才能改变自己的朝不保夕的命运。
姚大保在心里暗暗地发誓,一定要做一个有钱人。他不是那种好高骛远的人,他也没有资本去投机取巧,只能脚踏实地起早贪黑地从小本买卖做起。
有人看不起贫穷的农村,也有人从农村的穷乡僻壤里看到了金矿。那些丰富和廉价的农副产品,就是姚大保眼里的金矿。姚大保看到了身边现有的资源,也利用起了身边现有的资源,他从鸡鸭鱼虾和瓜果蔬菜做起,只要能倒腾赚钱的买卖他都想着法子去干,拼尽全力去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