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章 和鲁藩谈合作-《大明英华》
第(2/3)页
虽然如今倭情与国朝初始时期已有大变化,但朝中奏请开海的文臣,提广州,提福州,提宁
波,提太仓,还没人提登州开海禁的。
「这个陶知府,为何奏请开登州海禁?」朱以派问。
张耀芳回忆了一下,谨慎道:「下官记得,好像是他到任没多久,登来青州闹蝗灾,颗粒无收,他想从辽东运米来救登州灾民。」
朱以派越发诧异了,这回,他看向郑海珠道:「郑姑娘,你不是说,与辽东那边的亲戚也有生意往来么,辽东难道也盛产粮食,竟能反过来接济我山东本岛了?」
郑海珠巴不得眼前的大小王爷给自己一个宣讲的机会。
她遂恭敬道:「辽北大部是湖泽山林,女真***和鱼皮***(指赫哲人)以渔猎为生,但辽南金州卫、复州卫等处,气候较之沉阳和辽阳一带适宜,金、元时期便有辽东路转运司,运米粮接济山东、河北荒年。我大明的军屯和民户也甚为勤勉,收成未必逊于京畿一带。不过,这般情形,确实只存在于三四年前。这两年建奴反叛,掠我辽民,踏我田地,辽南稻熟麦香的好光景,怕是难有了。」
果然,朱以派听完,蹙眉道:「建奴之患,远甚于闻香教这些乌合之众的教民,想那辽东,本是我山东所辖,若被建奴占去,岂非好像卧榻之侧有虎狼环伺。」
郑海珠点头:「建州酋长努尔哈赤去岁自立为汗,总要扩充兵将,但白山黑水苦寒穷乏,他们光靠打猎捕鱼,是养不活那么多丁口的,必会加紧侵占比较富庶的辽西和辽南。草民妄自揣度,陶知府请奏开海,是否也有加强对辽南防务的设想。或者就算无关军防,也可利于海贸,毕竟辽南诸岛与登州港口之间,帆船顺风三日可达,运粮可行,运其他货,就更没问题了,人参貂皮贩到山东,山东特产也可贩往辽东甚至朝鲜。」
她侃侃而谈时,尽量让语气平和,不夸张卖弄,但也不会故作怯惧。
郑海珠认为,拜这些汹汹闹腾的闻香教徒所赐,自己在保护鲁王安危的事上立了头功,是母庸置疑的。
这样的机会,就该积极地抓住。
眼前这两位鲁藩的朱家男子,一个有权力,一个有能力。
她这个草民,就该趁他们比较感激自己的时候,大胆地陈述见识,表达观点,让他们在感激之外再添赞赏与信任,回头才好引到商务合作事宜上。
看那朱以派,在听讲时,丝毫没有心不在焉或者不耐烦的表情,就多少说明,有戏。
不过,朱以派很快克制住了谈兴,拉回到今夜的主旨上来。
他向鲁王和王妃道:「匪教恶计已破、气焰已灭,今夜虽一切尽在两位殿下掌控中,但毕竟也有一番波折惊扰,两位殿下先回宫歇息吧。侄儿和张长史,会去处置好殿前事宜,解送残匪至兖州府衙关押,安抚各位宗亲,待明日来向两位殿下禀报。」
鲁王经此一劫,对这位忠心耿耿又智勇双全的侄儿,越发满意,欣然点头。
也没忘记要赏赐郑海珠和吴邦德,并在夸赞张耀芳善于结交良友的同时,亲自查看了这位唯一参与现场战斗的文官的手掌烫伤,叮嘱太监赶紧去传值班医郎来敷药。
翌日,王府内侍前脚把百两黄金的赏赐送到官驿,镇国将军府的请帖后脚就来了。
在朱以派和郭氏所设的府邸家宴上,郑海珠和盘托出两桩事。
第一桩,是披露吴邦德的出处,的确并非自己所雇的掌柜,而是南直隶镇江总兵戚金的义子,与自己合伙出来张罗买卖,主要是为了维持戚金养家丁的费用。
第二桩,是亮出自己与鲁藩合作挖煤的心思。自己这一边能贡献的,一是从辽东通过毛文龙招揽大批矿工过来,二是出钱包销一部分煤,通过运河输往江南的火器工坊自用,同时依托濠明商社,帮助销售剩下的煤。当然,濠明商社还
能帮助营销鲁藩其他的出产,比如封地中的鹿茸和棉花,鲁藩完全可以空降自己的账房,来濠明商社盯着银钱进出项。
朱以派再是有头脑有抱负,眼下毕竟只是个二十出头的郡王之子,自出生到少年时代,都没离开过鲁地。四五年前,借着给万历帝贺寿的名义,他才跟着伯父去过一趟京师。
也就是那一回,他在京城看到,百万人口,烧的是一种与木炭柴禾截然不同的东西。
此番从郑海珠口中,得知自家的柴炭山下,竟然就埋着这种贵族或许看不上、但在平民日用和军事冶炼中商机无限的燃料,自然从惊到喜。
「郑姑娘,你说辽东也和京师西山一样,早有煤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