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章-《大明英华》


    第(1/3)页

    傍晚,依着王安事先的叮嘱,郑海珠等在自家新商社的门口。

    左府里的马车如期而至,郑海珠独自上车,对已经认熟了脸的车夫道:“你家老爷吩咐过去何处了么?”

    “回郑夫人,老爷说,接上您后,去琉璃厂附近的筒子胡同,靠近杨毡胡同的第三家,门前种了一片大丽菊的宅子。”

    郑海珠点头:“对,去吧。”

    那是王安在宫外的一处隐秘别宅,用于和杨涟、左光斗联络。

    东林自诩清流,最忌讳被齐楚浙三党斥责有勾连内廷宦官之举,但又实在需要王安这样的司礼监大珰通传风向,所以定期交换内廷和外朝的讯息时,十分谨慎。

    便是接头碰面的别宅,也常换。

    夕阳落下之际,郑海珠进到筒子胡同的王宅,却见与杨涟对坐议事的,并非王安王公公,而是一个四十多岁、袍衫素雅的文士。

    “郑夫人,这位是汪先生。”杨涟起身引荐。

    郑海珠掂量着杨涟难得平和的语气,又听他的介绍中并未披露官职,只含混地用“先生”二字称呼,多少已猜到这位姓汪的文士是谁。

    文士虽已两鬓染霜、唇角松弛,目光却熠熠有神。

    “见过郑夫人,在下,东林门人,汪文言。”

    果然是他,郑海珠心道,明清史方向的毕业生,怎么可能不晓得汪文言。

    狱吏出身,连秀才都不是,通过在衙门收点黑钱,积蓄资财,进京闯荡,被刑部堂官于玉立看中,引荐给当时的东宫大伴王安做亲信,协助王安与东林联合,力保太子,又以各种伎俩离间齐、楚、浙三派。

    郑海珠进京时,就在心里给这个被称为“明末第一布衣”的汪文言挂了号,估摸着不必刻意打听,只要自己打开了杨涟和左光斗的圈子,很快就能见到此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