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二月初,立春刚过,绵绵春雨如约而至。 在朝廷报丧的邸报送入安定县第二日,薛氏老太爷薛倧也溘然长逝。 节度府为先皇服丧,薛家大宅也为薛老太爷举办隆重丧事。 史匡威在府中换上麻衣丧服,冲着开封方向跪拜,假惺惺地哭悼一番,直接去了薛家大宅吊唁。 薛家人见史匡威穿丧服前来,觉得十分诧异。 老史煞有介事地宣称,自己是薛倧老太爷的晚辈,如何如何地敬仰薛老太爷,当年薛老太爷又是如何如何地教导自己。 老史在薛家灵堂对薛老太爷跪拜痛哭,鼻涕眼泪糊一脸,甚至比哭丧先皇驾崩还要入戏三分。 薛氏兄弟也对老史感激地行家属答谢礼,双方客客气气还不忘相互劝慰一番。 暗地里水火不容,刺刀相拼,丝毫不影响表面上的谈笑风生。 朱秀本想跟去吊唁,却被薛修亮红着眼睛厉声呵退。 不知情的,还以为他和朱秀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 朱秀当然不会自找没趣,骑上黑蛋带着马三,拐个弯直奔判官宋参家里。 在朱秀前往良原之前,宋参和裴缙就相继告病在家,节度府的运转因此大受影响,朱秀累成狗才能勉强维系节度府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宋参和裴缙撂挑子不干,最恶劣的影响是导致节度府属官人心惶惶,各种流言蜚语满天飞,底下大小官吏人心浮躁,无法安心做事。 节度府想要安抚人心,争取底下大小官吏的支持,必须将宋参和裴缙争取到手。 否则史匡威的节度职权只能限于牙军,甚至还出不了节度府。 除非发动一场大战,将薛家和所有投效薛家的官员清洗干净。 如此一来,彰义镇对内元气大伤,对外或许会招致朝廷的强烈镇压,史家在彰义的人望民心,也将不复存在。 朱秀知道自己此行职责深重,本想好好打听,宋参平素里的喜好,看看能不能投其所好。 令他失望的是,宋参自从担任判官以来,除了到节度府官房办公,其余时候大多深居简出,几乎不参加任何宴饮交际,就连薛家邀请他到府上做客,也是能推就推。 宋参算是薛家和史匡威围绕判官职位斗争妥协的产物,因为他是外州人,在彰义镇没有根基。 而他也有一身真才实学,能力不俗,将钱粮府库之事打理的井井有条,节度府和薛氏都离不开他。 宋参表面上是居间派,实则还是倾向于薛氏,毕竟在彰义镇内部,除了牙军被史匡威牢牢掌握,其余权力还是薛氏占上风。 登门造访有求于人,却不知道事主有何喜好,朱秀想来想去也不知该送些什么礼物,干脆带上几斤白盐,聊表心意。 一座寻常宅第正门前,马三扣响门环,不一会,一名老仆拉开门闩,狭开缝隙打量登门之人。 道明来意,老仆道了句稍等,进去禀报,过了会,宋参匆匆赶来迎接。 “不知朱掌书记光临,宋某有失远迎,快请!” 一身素服的宋参仍旧笑眯眯的一团和气,打开中门礼迎。 “宋先生客气啦,如今我已被节帅免去掌书记之职,先生还是直呼我姓名好了,免得惹人耻笑。” 朱秀拱拱手满脸戚戚然。 “朱少郎。”宋参微笑,心里却一阵腹诽。 节度府对外宣称将你下狱问罪,怎地不见你老老实实待在监牢,还整日里骑驴四处溜达,惹得薛修亮几次跑到节度府抗议。 这朱小子,得了便宜还卖乖,着实坏滴很。 宋参引着朱秀到了堂屋,这座宅子就是一处普通的两进院,跟薛家大宅完全不可比。 一路走来也没见几个仆从,春寒料峭的天气,也不见宋参披件皮氅,只穿一件缀补丁的袄衣。 进了堂屋,朱秀看见几只大箱子放在墙角,箱子上还绑缚红绳。 一张礼贴搁在案几上,宋参拿过随手递给老仆,让他下去备茶。 “昨晚薛司马造访寒舍,还未来得及收拾,朱少郎见谅。”宋参淡笑着说了句。 朱秀干笑两声,大大方方让马三将装白盐的口袋送上:“上好的白盐,还请宋先生笑纳。” 宋参看了看,捋须笑呵呵地道:“某在安定住了许久,也算半个泾州人,如今还是第一次吃到泾州自己产的盐,个中滋味,当真值得回味!” “谁说不是呢!”朱秀感慨,“彰义百姓苦于缺盐,日子艰辛,往后,我们就能吃到自己产的白盐,再也不用拿辛苦种出的粮食,去换外州掺了砂砾的杂盐。” 宋参道:“若有盐利在手,彰义镇将来的发展不可限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