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徐达接茬道:“战力其实并非问题,而是粮饷,以及粮道的安全!” 说到此处,秦王与晋王也来了兴趣,他们二人如今学习军学,正好专业对口。 岳麟向朱樉和朱棡投去了鼓励的目光,示意两位学生勇敢开口。 “天德叔,表兄,我就献丑了。” 朱樉笑道:“我军如今要与蒙古人作战,依旧需要近身肉搏,这就给了对方绕道迂回的机会。” “若是研制火器,增加战争距离,便可解决不少问题。” 徐达赞许点头:“秦王殿下所言甚是,火器之事,皇上已经在朝堂提出,交由工部尚书李敏负责。” 朱棡不甘落后,急于表现道:“至于粮食问题,则可以用岳先生发明的泡面!此物易于携带,还方便存放!” 李文忠点头道:“的确是个方法,可泡面,火腿肠,面包却并不扛饿!士兵反应,一天至少要吃三餐才行……” 如今明军作战,还需要辎重队帮忙运输粮草,这才令北元骑兵有机可乘。 反观蒙古人拥有战马,他们的干粮辎重,都放在战马上便可。 众人目光看向岳麟,等待着他来出主意。 “咳咳!其实练兵之法,二位国公比我更擅长,下官就不多言了。” 岳麟谦逊一句,随后说道:“我军将士,可以从负重训练开始。以后携带方便食品,战斗之中,就将背包卸下,平日里便背负而行,训练体魄。” 背包? 大明时期还没有所谓的背包一说,还停留在书奁的阶段。 书奁,就是应采臣背的那玩意,可以说相当不实用。 见四人一脸懵逼,岳麟赶紧提笔,将背包的样式花了出来。 突出了大容量,包体设计简单,包的内外多缝几个独立的袋子,再用针孔扣连接。 “背包主体可放置短兵,生活用品,以及方便军粮等。” “至于其他袋子,则可放置士兵的生活用品。” “只要背上了它,远比现在士兵的包袱强得多。” 岳麟思考道:“至于背包的材质,则可以用帆布,亦或是皮革。我建议用帆布,结实耐用,造价不高。” 徐达见猎心喜,这背包若是让士兵背负,岂不是每个人都是辎重队? 节省了民力的同时,亦能锻炼士兵的体魄。 “妙哉妙哉!辅兵可以前后各背一包!战兵则更能专注于作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