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1章跨度大容易扯到蛋-《重生84,从养鱼开始》


    第(1/3)页

    卢昌华对苏俄的工厂有着很大的偏执。

    前世他就曾想着在苏俄解体前,如果自己有能力,就一定要划拉点工厂过来。

    你想想,要真是有这样的机会,是不是能建设一大批工业制造企业,那样,咱们的制造业是不是能提前进入世界先进水平?

    这些也只是他前世的幻想。

    结果,他这个幻想要变成现实了。

    作为一个农场小职工,养鱼起家的乡镇企业家,靠投机苏俄暴富的暴发户,他还是小看了现代工业的复杂性。

    首先的问题就是工人。

    虽然可以用苏俄的部分工人,可是没有本国的工人做支撑,是走不长远的。

    万一他们一走了之,工厂不就黄摊子了吗?!

    再有就是技术。

    如果技术始终都掌握在苏俄人的手中,把工厂搬回来就失去了意义。

    说来说去,还是人的问题。

    派过去的部分中国工人,基本就是力工。

    沟通有问题,人家为了自保还防着他们。

    关键性的技术和操作都不告诉他们。

    这种情况,卢昌华知道后也很苦恼。

    按照他的想法,既然搬回来了,就要组织生产。

    想办法让他们带徒弟。

    谢尔盖的家人也随着机器一起来到了北宁。

    老毛子的发动机厂有非常齐全的配套车间。

    发动机涉及的主要部件都能自行生产。

    因此,车间和分厂就很多。

    有翻砂铸造车间,发动机的缸体缸盖曲轴连杆都需要先铸造出来。

    当然,铸造车间需要模具,还有模具车间。

    铸造出粗胚,需要机加车间进项精细的加工。

    研磨车间对机加件进行精细的研磨。

    总装车间,就要把这些组件进行组装了。

    这时候的活塞环,缸盖垫等密封件和链接件就需要进入车间了。

    这些东西需要配套厂家生产。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和先进的设备。

    其实,这些东西国内很多厂都有。

    可是加工和装配精度都有差距。

    为了让这些老毛子工人能安心工作,工厂跟工人签订了长期用工合同。

    这样,他们就有了保障。

    至于住房问题,卢昌华只能自建。

    在发动机厂附近,要建造住宅楼。

    这些人来了得有住的地方吧?

    现在天寒地冻,只抢建了五栋。

    暂时安排技术骨干入住,家属要等到明年才能来了。

    没地方住。

    一车车的设备运了回来。

    在老毛子的指挥下,中国工人为主力,进行了安装。

    锅炉房只建了一半就停工了。

    车间里冻的跟冰窖似的。

    没办法,只能在空铁桶里点燃篝火,在车间里取暖。

    机床是最精密的设备,在苏俄拆卸装箱的时候,就很小心。两个月的时间,基本都用在这上了。

    运到北宁后,整箱用叉车运进车间,先缓两天,然后才能拆箱移动,安装调试。

    为啥?怕坏呗。

    要知道,现在都是零下二十多度三十度。

    金属在这样的低温下都很脆弱。

    稍不注意,磕着碰着,机器就有损坏的可能。

    整个工厂车间里,都燃着火盆,有专人守着。

    卢昌华这段时间都扑在了工厂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