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村里聊天-《宋檀记事》


    第(2/3)页

    咋说呢?

    自己闺女不上班打算回来种地了?

    这年头的年轻人有几个会种地呀,说出去村里人不得笑死!

    于是他也轻描淡写的:“没啥,我家檀檀工作太辛苦,身体都熬的受不了了。我就跟她说家里种田需要人搭把手,让她在家里休养一年半载的,再出去上班。”

    这倒是。

    谁家年轻人不在外头闯啊?

    邻居李宝妮也叹气:“那确实,我女儿过年回来,脸色蜡黄蜡黄的,一问就是加班到一两点——工资也就那么点儿,一年到头啥也没剩。”

    李宝妮的女儿是在连锁店卖衣服的。嘴甜能说,现在大小是个主管,时不时深夜盘点,外头出差拓店之类的,也是辛苦活。

    偏偏这两年大环境不好,工资愣是没涨上去,还得操心会不会裁员……

    说起孩子,家家户户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远一点的周毛柱也叹口气:“我儿上次说叫我们老两口去市里头跟他们一起住,顺带帮忙带孩子——那门口超市的辣椒,都要十多块钱一斤!那吃得起吗?”

    “带小孩,早上送幼儿园,晚上接回来再送到兴趣班,还都不在一个地方,公交车给我搞得晕头转向的,屋里边儿天天吹空调,哪有咱们烧炉子暖和。”

    “我住了一个星期,实在受不了,干脆自己先回来了。”

    至于家里的老婆子,当然还是舍不得孙子,留在那里尽心尽力的照顾了。

    甭管种田这个事儿靠不靠谱,但反正宋三成找的这个理由是像模像样的:

    “檀檀也说,这几年的饭菜都没有以前好吃了。我就琢磨着,反正人也留下了,干脆给孩子种点菜种点稻子,自己吃着也香。”

    乡亲们一听也乐了。

    “宋三成,现在村里就属你种田最多,成地主了——你这稻谷到时候熟了,我就不买米了,买你家的。”

    “对对对,我也买,外头的大米看着白,那都是打磨抛光的,一点营养没有,一斤好几块不说,还没有以前自己种的稻子香。”

    宋三成可不敢答应:“我家就种两块田,还不够自己家分分的,不卖不卖。”

    在场谁没种过田呀?

    大伙一听这话不乐意了:“两块钱加起来也有好几亩,咋,你家一年吃几千斤稻谷啊?”

    宋三成也笑起来:“那咋办?我这好稻种,味道好,就是贵。最好也才亩产一千斤。一千斤出七百斤米,也就够两三个人吃一年。”

    “回头我家老头老太太,孩子姥姥舅舅姑姑大伯……家家户户不都得分点吗?”

    “就这点儿,也就够自家吃吃。”

    村里的人情往来就是这样,邻居亲戚的总是要分一点来,不用多,但是得表达情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