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潜龙勿用-《五代十国往事》
第(2/3)页
由此,有些资料就显示“《新五代史》说徐知诰是宪宗之子李恪之后”,这是不对的,因为原文的记载是说徐知诰后来篡权称帝时,恢复了本姓李,然后“自言唐宪宗子建王恪生超……”
所以“徐知诰是李恪之后”不是《新五代史》的观点,说的很清楚了,是徐知诰“自言”。人家欧阳修的观点在一开头就很明确了,“世本微贱”。
《十国纪年》也说徐知诰是冒充大唐宗室,“附会祖宗,故非唐后。”
对于徐知诰“大唐宗室”的争论,在当时就颇受争议,钱镠之子钱元瓘就公开表示:“徐知诰冒充大唐宗室,尼玛闹呢?(金陵冒氏族为巨唐,不亦骇人乎)”
其幕僚沈韬文对曰:“村儿里姓孔的人,还都说自己是孔圣人之后呢,天下不要脸的人多了去了,别管他。”
随后君臣二人“哈哈”大笑,钱元瓘还为此赏了沈韬文一杯酒。
而钱镠后人编写的《吴越备史》,更是爆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大瓜:
徐知诰原本姓潘,潘金莲的潘,祖籍是湖州安吉县人,他爹潘某是安吉县小将,恰逢淮南入侵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他爹老潘为国捐躯,而他则被淮南大将李神福掠走,充作家奴。徐温去李神福家做客,一眼看中,于是提出要将他收为养子,于是这位姓潘的李神福家奴就成了徐温的养子,之后改名为徐知诰。
《吴越备史》还爆料称,徐知诰在称帝后多次写信给钱氏,提出要用淮南治下的常州交换钱氏控制下的吴兴,效仿春秋时的“祊易许田”。春秋时后,周天子将泰山脚下的一片土地“祊田”封给了郑国,祊田实际近鲁国而远郑国,而郑国旁边的“许田”则又为鲁国封地,于是郑国就提出用祊田交换许田。
而被史料引用最多的“李恪”,据《新唐书》记载,“无嗣。”人家没儿子,那“李恪之后”是咋来的?
唐朝宗室中其实有两个李恪,一个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另一个则是唐太宗之子,吴王李恪。
据部分史料记载,徐知诰一开始是想说自己是唐太宗之子吴王李恪之后,但是大臣提醒他,说这个吴王李恪是牵扯进“房遗爱谋反案”而被杀的,虽然后来被昭雪平反,但终归是不妥的,不如认高祖李渊之子郑王李元懿为祖宗,于是,徐知诰就说自己是高祖子李元懿之后……
关于“徐知诰身世”的考证,历来是史学家们津津乐道的课题,考证出的“真相”也是五花八门。
徐知诰究竟是不是唐朝宗室,已经无关紧要了,无论他姓李还是姓潘,都无法改变他成为南唐开国君主的事实。
我们抓大放小,还原一下徐知诰的身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