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外交危机-《五代十国往事》


    第(2/3)页

    当朱温篡唐建梁时,面对铺天盖地的劝进,钱镠力排众议,决定向后梁称臣,学习三国时期的孙权。在这“铺天盖地”劝钱镠自立的人里面,就有罗隐。罗隐劝钱镠高举“匡扶唐室”的正义旗帜,北伐中原,即便不能成功兴复唐室,也可以退保两浙,自立为“东帝”,为什么要委身于朱贼呢?

    钱镠虽然没有采纳罗隐的建议,却因这番话而对罗隐刮目相看。因为罗隐在唐朝怀才不遇,长期被埋没,故而世人都认为罗隐对大唐心怀怨恨,没想到在唐朝灭亡的时候,罗隐居然会说出匡扶唐室的话,这让他在钱镠心中的形象瞬间高大了许多。

    钱镠酷爱吃鱼,下令西湖的渔民每日都要上缴数斤鱼,。有时渔获不足,渔民只能自掏腰包,到集市上买鱼上缴,这种特有的税赋(名曰“使宅鱼”)让杭州渔民不堪重负。左右幕僚无人敢劝谏,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落到了罗隐的肩上。

    一日,罗隐陪侍钱镠。钱镠突发雅兴,随手一指墙上挂着的《磻溪垂钓图》,命罗隐作诗,罗隐不假思索,出口成章: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知。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借姜子牙与周文王的典故来讽谏钱镠。

    钱镠听后,顿时醒悟,“哈哈”大笑,接着就下令取消“使宅鱼”。

    开平三年(910),罗隐病逝,享年77岁(一说80多岁)。留下了《江南甲乙集》、《淮海寓言》、《谗书同集》等着作,以及无数民间故事。

    【外交危机】

    鉴于两浙独特的地理位置,钱镠明智地制定了“尊奉中原”的基本国策,钱氏子孙也将其恪守数十年。

    然而在后唐李嗣源时期,这种情况却被短暂打破。打破它的,正是李嗣源朝廷的鹰派权臣安重诲。

    天成三年(928)2月,后唐朝廷派乌昭遇、韩玫带团访问两浙。此前,因钱镠考虑自己年事已高,想把基业传给儿子钱元瓘,于是上疏后唐朝廷,奏请以钱元瓘为杭州镇海军、越州镇东军两军节度使。朝廷准奏,于是派出该使团,对两浙地区进行友好访问,并正式加授钱镠之子钱元瓘为两军节度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