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三大战役之阳城战役6-《五代十国往事》


    第(3/3)页

    所以破坏一场谈判远比促成一场谈判要容易的多。

    耶律德光当然就这样冠冕堂皇地为谈判设置种种障碍,比如,耶律德光提出停火条件:后晋割让定州义武军镇州成德军给契丹。

    后晋使节面面相觑,这哪里是谈判呀,这简直就是讹人。

    一般来说,像是这种大战之后的停火谈判,都是以实际控制线为边界,这是国际潜规则。即便是后晋迫切需要停火而做出重大让步,那也充其量是归还泰州。战胜国向战败国割让土地,闻所未闻,滑天下之大稽。

    战争期间,即便是在契丹取得优势的时候,也没能占领镇定,仗都打败了,反而凭一句话把两镇割走……开什么国际玩笑?

    显然,耶律德光根本没有诚意。而且割让镇定两镇也不是使节能够做主的。

    “那就让能做主的来。”耶律德光指名道姓地提了两个人:桑维翰景延广。

    你永远不可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也永远不可能把耶律德光拉回到谈判桌上。很多人在对历史人物事件品头论足的时候,视野往往禁锢在中原地区,角度往往局限于个人品德,而垂直深度更是流于表面。

    比如当我们评价石重贵这位亡国之君时,就有不少人指责他用人失察任人唯亲骄奢淫逸不自量力穷兵黩武……等等,总之,后晋最终被契丹灭亡,石重贵负全责。

    然而这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契丹。

    即便石重贵能够做到政通人和,并且连年风调雨顺,耶律德光也会因契丹国内的路线斗争而对后晋发起大规模战争。从逻辑上讲,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主动权在耶律德光手中,石重贵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将战争的爆发推迟或提前而已。

    /74/74669/23651902.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