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世民提了提裤腰带,“不用!朕拿得出来。” 张阳咧嘴笑着,朝气青年该有的笑容,“陛下,不用客气。” 提什么不好提钱?一听到要花银钱,李世民觉得自己心窝子都在抽筋,又觉得口渴了,灌了一口茶水便带着太监离开。 “陛下,科举这才刚刚展开,难道陛下要就此作罢了吗?!科举不是做样子,是一项要持之以恒的大事业,一旦放弃了,朝堂会发烂发臭的。” 这才没走几步远,李世民听到身后的话语声,再一次忍住要女婿大卸八块的念头,加快脚步离开。 也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张阳揣手自语道:“陛下的心思真是难琢磨。” “咦?父皇怎么走了?” “听说你父皇最近上火,要不要送点菊花茶过去。” “宫里有太医署,多半不用。” “嗯,媳妇说得对,我们也回家吧。” “好。” 社稷之事不可不担忧,陛下的话语很快就传到了中书省,众人得出结论之后,房玄龄走入甘露殿禀报道:“陛下,中书省经过商议,科举之事确实办得越多越好。” 李世民灌了一大口菊花茶,“对士族那边会如何?” “回陛下,朝堂若是能够保持一年一次的科举,可以引起更多读书人的注意力,如此一来士族的影响就弱了,读书人也都会把心思用在科举中,而不是跑去投效士族。” 李世民忧心道:“自上一次科举,朝中的位置还有多少空缺。” 房玄龄回道:“长安城内空缺位置十之有三,各地州县空缺更多,臣以为可以再开科举。” 李世民沉声道:“朕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臣告退。” 房玄龄离开,李世民将茶碗重重地摔在地上。 吓得一旁的小太监和宫女都是一个激灵。 倒是老太监澹定自若一些,“陛下,太医署的卢监正有交代,要陛下少动怒,最近上火严重,只有放平心态才能缓解病情。” 李世民的呼吸沉重,“朕知道。” 老太监躬身行礼,让一旁的小太监来收拾。 要是张阳一个人的话语,还要斟酌几番。 可就连房玄龄都这么说,那就说明这件事多半是正确的。 李世民带着复杂的心情来到立政殿,此刻孩子们正在午睡,这是去骊山之后养成的习惯。 见陛下来了,长孙皇后走到殿外迎接,“陛下,孩子都已经睡下了。” 李世民在殿外站定,也不想打扰已经入睡的孩子们。 “现在宫中用度还有几何?” 长孙皇后回道:“不算富裕,倒也够用。” 让宫女搬来了一把新做好的摇椅,让陛下坐下来。 李世民坐在摇椅上,闭着眼道:“想要再开科举,可朝中用度和宫中用度都是这般紧张,朕的女婿还提议每年都要开一次科举。” 今年的赋税收上来之后,也堪堪能够弥补宫中的用度,宗室那边给了去年的例钱之后,银钱又紧张了。 还留了一些银钱要应对河西走廊的建设。 长孙皇后又道:“承乾的婚事还要安排,需要的花用也不少。” 说来说去,皇后这边也拿不出银钱,更不要说朝中了。 李世民苦涩笑着。 长孙皇后又道:“不过青雀一直都在接济宫里,稚奴和丽质的吃食都是青雀从骊山让人送来,这些孩子都胖了不少。” “是吗?” “昨天就让人送来两只烤好的鸭子,孩子们都吃不完,听说青雀整天都在吃着菜叶子减肥,也苦了这孩子了。” 李世民冷哼道:“他倒是在骊山吃穿不愁。” 长孙皇后无奈笑着,朝中的事情不会干预,就算是陛下要再开科举,并且以后每年都要开一次,这也和后宫无关。 作为皇后,更关注这些公主皇子们可以平安地长大成人。 长安城外,一座宅院中,时不时会传来几声低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