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吐蕃人与外交院的人各站一旁,距离石桌子边的两位十几步远。 别人不清楚,许敬宗很清楚。 当初吐谷浑来大唐求援,吐蕃与大唐开战,那时候禄东赞与张尚书的谈判不欢而散。 从那时开始两边的较量接连几年中就没有停过。 自高昌的谋略开始不论是智斗,还是暗中布局,甚至是西域诸多事宜。 两个看似毫无交集的人,暗斗不断。 许敬宗感慨道:“当年棋逢对手,现在两人能够相见,也能是一桩美谈。” 李泰颔首道:“这个松赞干布看起来挺普通的,看起来与姐夫一般年纪,他年纪轻轻就能一统吐蕃了?” 要说松赞干布时运不济,如此年轻就能一统吐蕃,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更有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遭遇。 张尚书的谋略总能走在这个吐蕃赞普的前面,想着这些许敬宗在这些吐蕃人面前挺直腰杆。 石桌上,张阳接过张大象递来的茶水与茶碗,泡上茶水。 在村中,李渊和张公瑾,还有欧阳询。 各自端着自己的药碗,正喝着药。 张公瑾看了看李渊碗中的药,“还是安神的?” 李渊点头,“你的呢?” 张公瑾叹道:“收拾补气血的,一天三碗,饭前后半个时辰服用。” 俩人又看向,欧阳询这个老头子。 “不用看了,老夫身子骨还算硬朗,只是调理脾胃的,一天一碗而已。” 老人家也有比较,谁喝的药最少,谁的身体最好。 三位老人家一边喝着药,目光齐齐看向松赞干布和张阳。 李渊抚须道:“你教出来一个好弟子。” 张公瑾一口将碗中的药喝完。 侍卫默不作声地将三人的空碗收走。 住在了骊山之后,这三位老人家也算是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一起养病,一起喝药,争取多活几年。 欧阳询感慨道:“可惜张阳这孩子在书法上没有天分。” 李渊问道:“朕的孙女呢?” “汝南公主的字迹确实漂亮,可练书法一练就是数年,孩童时期是最好的,现在公主殿下的书法已经定型,错过了练书法最好的年纪。” “可惜了。” 张公瑾喝完药都要含一颗红糖,来去除口中的苦味,“张阳这孩子就是太过强硬,不知道斡旋,老夫总是不放心他,哪天真的入土了,谁来帮衬。” 欧阳询抚须道:“河间郡王不是村子里吗?” 李渊冷哼一声,“他?他自己还能活到现在就是万幸,别指望了。” 三位老人齐齐一声叹息。 宫内,时隔一个月,李绩已经带兵到了朔方,李世民手里拿着的奏报便是他从朔方送来的。 “陛下,松赞干布到了。” 李世民闻言,神情一怔,放下手中的奏章问道:“人呢?” 王公公回道:“刚刚送来的消息,说是要先去骊山,此刻正在骊山与张尚书谈话。” 这个松赞干布也是胆大妄为,到了长安城不先来觐见天可汗,反而去骊山见张阳。 而张阳这个小子更是胆大,一个敢去一个敢见。 李世民沉声道:“他眼里到底还有没有朕这个天可汗!” “陛下,老奴愿带人将松赞干布从骊山捉拿入宫?” 此话一出口,陛下又犹豫了。 李世民反倒是冷静下来,低声道:“既然人已经到了那就不用急于一时,你立刻让人快马加鞭去骊山,将张阳与松赞干布的对话都给朕记录下来。” “喏。” 第(3/3)页